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
大公​报| 胡恩威:设立「香港故事馆」 强化香港文化吸引力

作者: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胡恩威

图:九龙城寨展览有助建立香港IP,更能向游客说好香港故事。 \中新社 

说好香港故事需要有一个平台,最近香港国际机场举行的「走进香港走进香港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电影展,展出多个电影场景。这是一个说好香港故事的最好例子,展出的场景制作精致,呈现出一种非常逼真的九龙城寨感觉,以生动方式让市民和游客认识香港的历史和故事。九龙城寨由清政府于1847年扩建而成,1994年正式清拆,见证香港百年历史变迁。九龙城寨本身是香港的一个知识版权(IP),可以进一步发展。

  永久场馆作系统性展览

  发展香港IP需要有一个平台,因此可以设立「香港故事馆」。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利用故事馆有系统地说好香港故事。如果能够设立一个永久性的九龙城寨展览空间,既可以吸引游客到访,也可以让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识香港历史。

  位于尖沙咀的香港历史博物馆虽然有「香港故事常设展览」,但是规模不大。该展览于2020年暂停开放,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工程,预计今年底重新开放。而「香港故事馆」可以考虑在一个大型公园内兴建,公园结合博物馆也是一个规划的趋势。例如日本有不少艺术馆或博物馆都是设在公园内,其中东京上野公园内就设有上野之森美术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都美术馆、下町风俗资料馆等六间艺术馆和博物馆。香港的大型公园,例如香港公园、维多利亚公园、鲗鱼涌公园、鲤鱼门公园等可以是选址的考虑,位于游客区的尖沙咀九龙公园,也可以考虑觅地兴建故事馆。

  「香港故事馆」的选址也可以考虑设在中环海滨的大型商场内,又或者在大会堂进行扩建工程时增设故事馆。

  「香港故事馆」可聚焦于由1949年至今的香港故事,上世纪80、90年代可以是其中一个主题,九龙城寨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主题,香港城市景观、霓虹灯招牌、港产片等也可以是「说好香港故事」的主题和题材。

  早前,香港举办了一个「《细看香港》微型艺术作品展览」,展出以香港特色主题的微缩模型,包括长洲抢包山、香港茶楼、街市和庙街等。其实这些展品也可以纳入在「香港故事馆」之内,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展览平台,定期举办活动,发展香港IP。

  此外,政府可鼓励在商场设立说好香港故事的空间,制造更多旅游资源,展览空间既可以吸引市民去参观,也可以为周边商店食肆带来更多人流。这个发展是需要策略性研究。

  「香港故事馆」也可以是十八区模式,每区都设有一间故事馆介绍当区历史文化背景,要研究各区的主题。另外,巴士也是一个深入民心的主题,香港有很多「巴士迷」,设立「香港故事馆」也可以说好香港的交通工具故事,包括电车、天星小轮、铁路、小巴等等。

  香港故事有很多,但要有一个布局,列出不同故事的主题和模式。并可以透过应用研究与策划,去启动和制造内容。这些可和民间团体合作,制造更多文旅资源。而文旅资源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激活香港零售消费和餐饮业。

  混合模式提供新颖体验

  香港要制造更多新颖体验,这些体验不是以前那一种单调模式:购物、饮食、看电影这么简单,而是有沉浸式体验、有真实故事、历史背景、有知识学习的混合模式。这种体验不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感受到的,而是一种深度的亲身体验。

  说好香港故事需要故事馆,那么「香港故事馆」的规模要多大?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总楼面面积是17500平方米。建议「香港故事馆」总楼面面积为35000平方米,举办长期的常设展览,尤其能吸引首次到访香港的游客去参观和体验。可以参考中环8号码头的香港海事博物馆,馆内有非常精彩的展览,透过海事讲述香港故事,是非常值得参观,从海事角度去认识香港。海事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水准的博物馆。

  另外,是否可以用微缩模型展览变成一座微型说好香港故事的博物馆?可能不需要那么大的展览空间,而且比较容易启动开始。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定期展览模式。东京的迷你世界博物馆是亚洲最大型的微型博物馆,香港是否可以借镜这个概念?

  现在香港商场空间需要更多新体验,不单只是消费,而是有更多文旅项目和展览活动配合。空间要够大,才能够达至一个规模去吸引大量到访者,这就是一个规划的核心问题。内地的商场已增设很多文旅元素,它既可以创造条件给文化工作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也可以丰富顾客的整体文旅概念,更深入民心。这正是香港需要思考、构造和营造「说好香港故事」的未来大方向。

相关链接:https://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4/1021/1023039.html

大公​报| 胡恩威:设立「香港故事馆」 强化香港文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