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学科融合、智能化驱动的新阶段。」14日,「同心筑梦・共谋发展」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在珠海走访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告诉采访团记者,人工智能正逐步推动中医药走向高质量发展,亦为香港等地参与中医药科技创新提供了契机。
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已搭建「中医药+AI」研究团队。(大公文汇网记者 卢静怡 摄)
刘良指出,香港在吸引国际人才、科研管理及技术转化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他本人曾在香港工作11年,对当地科研生态有深刻了解。近年来,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积极走出去,与香港多所高校加强交流合作,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等。「我们看到了很多合作的潜力,也希望未来香港的企业能参与到中医药科技产品的投资和企业合作中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接受记者采访。(大公文汇网记者 卢静怡 摄)
刘良指出,当下中医药经过创新发展,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学科,而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整合型科学」。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被视为关键工具。「中医讲『望闻问切』,但过往依赖医生经验、文字描述,存在主观性强、难以标准化的问题。」他举例称,例如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生只能凭肉眼观察和触诊判断哪个关节红肿、疼痛,缺乏客观的定量数据支持。而藉助红外图像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全面采集28个关节的数据,再结合舌诊仪获取的舌象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模型,得出更加精准、全面、可复制的临床判断。
刘良介绍,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已搭建「中医药+AI」研究团队,开发以中医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诊疗系统,目前已整合超过千亿字符的古籍文本与临床数据,打造了涵盖中医、西医与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的三大智能体,支持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推荐。
采访团走进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大公文汇网记者 卢静怡 摄)
「这不是简单地替代医生,而是人机协同,提高诊疗水平。」他说。此外,实验室还在建设全球首个全自动无人化的中药「四化平台」,涵盖提取、分离、鉴定、数据记录等环节,效率相当于几十位全职博士,大幅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大公文汇网记者 卢静怡 珠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