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星期六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中醫藥現代化可與AI結合 期待與香港深化合作

「中醫藥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學科融合、智能化驅動的新階段。」14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在珠海走訪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主任劉良告訴採訪團記者,人工智能正逐步推動中醫藥走向高質量發展,亦為香港等地參與中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契機。

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已搭建「中醫藥+AI」研究團隊。(大公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攝)

劉良指出,香港在吸引國際人才、科研管理及技術轉化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他本人曾在香港工作11年,對當地科研生態有深刻了解。近年來,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積極走出去,與香港多所高校加強交流合作,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等。「我們看到了很多合作的潛力,也希望未來香港的企業能參與到中醫藥科技產品的投資和企業合作中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主任劉良接受記者採訪。(大公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攝)

劉良指出,當下中醫藥經過創新發展,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學科,而是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數據科學、生命科學等多學科的「整合型科學」。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被視為關鍵工具。「中醫講『望聞問切』,但過往依賴醫生經驗、文字描述,存在主觀性強、難以標準化的問題。」他舉例稱,例如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醫生只能憑肉眼觀察和觸診判斷哪個關節紅腫、疼痛,缺乏客觀的定量數據支持。而藉助紅外圖像等技術,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採集28個關節的數據,再結合舌診儀獲取的舌象圖像,通過綜合分析模型,得出更加精準、全面、可複製的臨床判斷。

劉良介紹,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已搭建「中醫藥+AI」研究團隊,開發以中醫大模型為核心的智能診療系統,目前已整合超過千億字符的古籍文本與臨床數據,打造了涵蓋中醫、西醫與藥物相互作用分析的三大智能體,支持醫生進行個體化治療方案推薦。

採訪團走進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大公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攝)

「這不是簡單地替代醫生,而是人機協同,提高診療水平。」他說。此外,實驗室還在建設全球首個全自動無人化的中藥「四化平台」,涵蓋提取、分離、鑒定、數據記錄等環節,效率相當於幾十位全職博士,大幅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

 大公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珠海報道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中醫藥現代化可與AI結合 期待與香港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