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共谋发展」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三场联合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珠海市博物馆,这里将成为十五运会公路单车赛的起点和终点。(卢静怡摄)
作为十五运会唯一一个横跨粤港澳三地的比赛项目,男子公路单车个人赛的筹备工作备受关注。15日,「同心筑梦·共谋发展」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三场联合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珠海市博物馆,这里将成为十五运会公路单车赛的起点和终点。记者现场看到,博物馆前的沥青公路平整宽阔,不远处就是一片草坪和海滩,硬件设施基本都准备妥当。偶尔有数名市民骑着共享单车路过,在路旁整齐的棕榈树和海天一色的背景映衬下分外悠游。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委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竞赛部副部长、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袁熊。(卢静怡摄)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委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竞赛部副部长、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袁熊告诉记者,男子公路单车个人赛将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线路串联粤港澳三地。他介绍,男子个人赛全程230公里,从珠海出发,跨越澳门、经港珠澳大桥进入香港,折返后再经横琴环绕两圈,最终回到珠海博物馆前的起终点。「沿途不仅穿越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还将经过日月贝、渔女像、迪斯尼乐园、香港国际机场等城市地标,整个路线设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比赛公路横跨粤港澳三地, 赛事期间,人员、车辆和物资需要频繁地跨越三地海关,涉及不同的通关政策和手续,是比赛组织的一大挑战。袁熊表示,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珠海联合港澳的海关边检部门,首次实现「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他解释称,珠港澳三地海关、边检人员共同在起终点设立联合查验区,所有参赛车辆与物资提前一天完成查验并封存。运动员和车辆都配备了手环和嵌入式的芯片,实现身份识别与通关时间精准记录,从而实现「无感通关」。
随着比赛临近,珠海本地骑行氛围日益浓厚。(卢静怡摄)
科技元素成为赛事保障的关键。袁熊告诉记者,赛道全程启用无人机实时监控,所有参赛单车配备内外摄像头及门磁装置,确保人、车、物数据同步,港澳赛区可实时掌握运动员的比赛进度。
袁熊介绍, 男子公路单车个人赛还首次启用了「移动指挥车」机制,车上配备三地观察员和医疗人员,可实时协调处理突发情况。「这不仅提高了赛事效率,也为未来举办跨境大型活动积累宝贵经验。」袁熊说,港澳方面虽然在内地不具备执法权限,但均派出观察员全程参与监督,打破了以往从政策、技术和程序上的壁垒。
博物馆前的沥青公路平整宽阔,不远处就是一片草坪和海滩,硬件设施基本都准备妥当。(卢静怡摄)
为求单车赛万无一失,珠海和港澳三地已在去年11月成功举办了一场十五运公路单车测试赛。「通过测试赛,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袁熊举例,如部分运动员反馈手环佩戴感欠佳,赛事接驳与后勤保障仍有优化空间,以及医疗车与开道车的衔接效率等问题,目前已在完善。
随着比赛临近,珠海本地骑行氛围日益浓厚。珠海市单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表示,随着港澳车北上的政策落地,大湾区这两年的大型活动都多了很多港澳车手参与的身影。他希望藉着十五运赛事的机会,三地的车手交流可以更多、更深入。他还分享在港珠澳大桥上骑行的体验。「大桥上的风很大,方向也经常变化,队伍要随时调整战术,对骑手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体验。」
大文集团记者 卢静怡 珠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