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肆意掀起关税战,让人担忧会否再次升级对中国科技和制造企业的限制,带来技术封锁或断供风险。 记者走访部分珠三角企业发现,从AI芯片到营养品,国产替代、原料换道,正成为企业对冲外部风险的现实选择。 「即使未来最极端的断供情况出现,我们相信中国AI厂商的能力能撑起算力底座。」来自芯片研发企业的云天励飞董事、高级副总裁、CFO兼董秘邓浩然表示,公司在核心芯片技术上正加快自主攻关,力争实现关键节点的国产化。
在消费健康领域,内地营养品企业汤臣倍健亦在作出调整。 汤臣倍健营养探索(珠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钢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企业影响有限,原因之一是原料早已进行替代。 「比如我们早就不用美国大豆,改用国产的; 此前部分牛初乳原料来自美国,现在我们更多选择澳洲或内地替代。」
加快布局其他市场
蒋钢指出,汤臣倍健本身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较小,同时公司对外部政策风险也早有布局,「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以分散风险、抓住新机遇。」他透露,公司近年正加快布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尤其是东南亚,我们已经提前运作一到两年,目前正在加大投入。」重点国家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虽然起步稍晚,但增长势头良好,「我们看好这一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把它作为今年重点突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