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星期五
預防極端情況 中企國產化對沖風險

美國近期肆意掀起關稅戰,讓人擔憂會否再次升級對中國科技和製造企業的限制,帶來技術封鎖或斷供風險。記者走訪部分珠三角企業發現,從AI芯片到營養品,國產替代、原料換道,正成為企業對沖外部風險的現實選擇。「即使未來最極端的斷供情況出現,我們相信中國AI廠商的能力能撐起算力底座。」來自芯片研發企業的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CFO兼董秘鄧浩然表示,公司在核心芯片技術上正加快自主攻關,力爭實現關鍵節點的國產化。


●湯臣倍健營養探索(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

在消費健康領域,內地營養品企業湯臣倍健亦在作出調整。湯臣倍健營養探索(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對企業影響有限,原因之一是原料早已進行替代。「比如我們早就不用美國大豆,改用國產的;此前部分牛初乳原料來自美國,現在我們更多選擇澳洲或內地替代。」

加快布局其他市場

蔣鋼指出,湯臣倍健本身出口美國市場的佔比較小,同時公司對外部政策風險也早有布局,「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拓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以分散風險、抓住新機遇。」他透露,公司近年正加快布局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我們已經提前運作一到兩年,目前正在加大投入。」重點國家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雖然起步稍晚,但增長勢頭良好,「我們看好這一地區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把它作為今年重點突破的方向。」

預防極端情況 中企國產化對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