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内地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古城热」也随之兴起。这当中,不少古城确实成为当地创造商机、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但也有一些古城经营惨淡、门可罗雀,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鸡肋」。
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走进喀什古城。
近日,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来到新疆喀什古城。在这里,参访团一行看到了店连店、铺接铺的火爆生意,看到了人挨人、人挤人的如织客流。喀什古城之所以受到游客青睐,在于能在古城改造之中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西域风貌,游客看不到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收获的都是独特体验。
「叮当、叮当……看一看嘞,看一看嘞,都是上好的铁器……」漫步在喀什古城迷宫般的街巷中,参访团一行首先被充满节奏感的打铁声和吆喝声所吸引。这里是坎土曼巴扎,就是「铁业公社」的意思。店主米吉提·麦麦提正和匠人们一起将通红的铁块锻造成各种器具。
走进店铺内,精致的茶具、各式的花器、硕大的铁铲,琳琅满目,彷彿进入了一个「铁器的王国」。「我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打铁,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传承人了。」米吉提·麦麦提热情地对大公报记者说,「现在我们还开发了很多新的样式,让外地的游客朋友也喜欢我们的产品。」
一屋一设计 造就「移步换景」体验
选中一款造型古朴、价格实惠的茶壶后,记者随参访团继续漫行喀什古城。在众多老屋中间,一座纯木质打造、金光灿灿的高楼突然闪现在人们面前。「这里叫做『空中楼阁』,是古城里很热门的打卡点。它生动还原了历史上一位巴依老爷的家庭面貌,包括他妻子和子女的卧室、餐厅等。对古城历史感兴趣的游客,每天都络绎不绝地赶到这里拍照。」
在喀什古城,人们彷彿穿越回历史上的西域大地,无论各色商品,还是衣食屋宇,都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喀什风貌。所以,来到这里的游客看不到千篇一律的商业街,碰不到大同小异的快餐品,人们收获的都是异域风情、独特体验,这也成就了喀什古城的底蕴和魅力。
与内地其他古城相似,喀什古城也经历过政府主持的改造工程。但与很多地方不同的是,喀什古城的改造方案坚持「原住户深度参与」「一房屋一个设计」的原则。换言之,老旧危房想改造成什么样子,由当地百姓、每家户主自己提意见,甚至给方案,而且尽量做到「一屋一景、绝无雷同」。这造就了喀什古城「移步换景」的独特体验。
改造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正因为卓越的改造效果,喀什老城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并在2015年被评为新疆第一个历史人文5A级景区。当地居民也藉此契机,将自家房屋打造成特色民宿、手工艺品店、餐馆等,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既实现了就地就业、就近创业,也实现了多元增收、共同致富。与之相比,近年来内地各种「古城」拔地而起,投资动辄过亿,却缺乏底蕴、鲜少特色、严重雷同,让不少项目陷入低效运营甚至荒废的困境。
「喀什古城成功的关键在于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城市改造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所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喀什当地一位负责人对大公报记者说,从「危旧房改造」到「文旅经济发展」,喀什老城生动阐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积累了老城改造的成功经验。
歌舞之乡/百年乐器村 喀什「新名片」
「我今年70岁了,从小就在这里制作民族乐器。我特别热爱这项工作。」精神矍铄的老爷爷托合提·肉孜开心地对大公报记者说,他一生都致力于发扬新疆本地的民族音乐,至今已经收了七十多个徒弟。说话间,托合提·肉孜的小孙子也兴致勃勃地拿起一件达普(即手鼓),信手拍了起来。
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走进古城内的铁业公社。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歌舞之乡。近日,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走进位于喀什的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景区。在这里,秀美的都塔尔、精致的弹拨尔、别致的艾杰克,还有音色出众的纳格拉、富于特色的胡西塔尔……一件件新疆民族乐器,琳琅满目的制作原料,还有一位位埋头雕琢的乐匠,让人彷彿进入了「民族乐器的天堂」。
生产乐器27类50多种
在新疆民族乐器村,村民们运用家庭作坊式制作乐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生产制作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种类。2004年,该村民间艺人制作的5米长的都塔尔和3.7米长的热瓦甫巨型民族乐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百姓能歌善舞。
2012年,在喀什举办的南疆首届民族乐器博览会上,新疆民族乐器村匠人精心制作的手鼓、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弹拨尔等5件乐器获得大上海基尼斯世界之最认证。如今,在政府提升改造工程和一代代乐器匠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里已经成为新疆喀什的另一张文化旅游「金名片」。
专家解读/港可助新疆文化走向世界
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登上喀什古城内的「空中楼阁」。
香港与新疆都具有不同文化交流融通的特色。对此,著名香港问题专家、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说,香港与新疆的文化交流能够结合双方特色,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王江举例说,香港拥有成熟的电影产业和国际化传播平台,近年来围绕新疆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第一次的离别》和《我的阿勒泰》在华语世界反响热烈,为双方在影视联合制作、题材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创造了更大空间。在音乐领域,新疆不仅有悠久的民族音乐传统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还积极发展说唱等现代音乐风格,近年来新疆HipHop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极具影响力。香港则擅长推动音乐创新和跨界合作,未来两地在音乐节、跨界演出、音乐IP开发等方面将有广阔合作前景。
「香港与新疆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地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情感认同,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融合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出贡献。」王江认为,新疆作为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代表,拥有丰富的非遗、艺术、音乐和文学资源,而香港则凭借其国际化平台、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及成熟的传媒、出版和创意产业,能够将新疆的独特文化更好地推广到世界舞台,让多元中华文化在全球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喀什的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景区,当地人为游客演奏乐器。
在王江看来,文化合作还为两地青年提供更多交流与成长的机会。通过联合举办艺术节、影视合作、音乐共创、数字文创、青年互访和实践项目,不仅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潜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一代文化传承者,也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公文汇集团记者 张宝峰 喀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