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低空空中交通指挥中心大厅,有两块大屏幕格外吸睛。其中,左屏显示香港维港一带实时空域图像,右屏呈现珠海无人机航线动态图。这套系统由来自香港的科企、珠海上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开发运营,亦是港企北上参与大湾区低空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图:珠海低空空中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厅,显示两块实时空域图像的大屏幕格外吸引眼球。\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城市装「低空雷达眼」
保空域安全
「香港有很多离岛,珠海也一样,这种空间结构的相似性,是我们选择落户珠海的原因之一。」上和科技董事长康俊珺介绍说,低空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空域安全」问题。公司开发的风力监测系统,就是为城市建立「底层安全能力」。「如果未来每个城市都能部署这套系统,就好比给城市装上了一对低空雷达的眼睛,既能提升政府监管能力,也为无人机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保障。」
目前,上和科技已与美团、顺丰及杭州信亦等平台合作,在应急配送、城市巡逻等多场景中测试系统调度能力。康俊珺指出,不同城市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各异,「澳门有岛屿巡逻需求,香港高楼密集、天气複杂,要应对颱风、强风等极端天气,我们的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康俊珺提到,香港虽在空域管理上拥有世界级标准,但受限于制度设计与空间使用规划,无人机的实际应用仍较为局限。珠海空域开放度较高,有多座离岛,为技术试验和融合提供了优越条件。「我们在珠海的部署,其实是为未来整个大湾区的协同运行打基础。」
目前,上和科技正透过香港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计划,与民航及政府相关部门持续沟通,期望将系统逐步引入香港,「把香港打造成为国际低空经济示范城市。」康俊珺认为,内地在低空管理方面起步比欧美更早,技术路径亦更为成熟。她相信,只要珠海、澳门、香港三地先行先试、成功跑通,便有望推动整个大湾区建立统一标准与应用网络。「只要三地成功了,其他城市自然会跟进。」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