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會務資訊
孫玉菡 日夜繽紛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每天早上六時起床,到寓所附近散步半小時後,開始一天的日程。局長自言是一個「阿勞」,「除了睡覺就是工作」; 從日到夜,腦袋都在思考一個字 ─ 主理老弱的福祉,這個「福」字,筆劃很多。孫玉菡說,領袖要有承擔, 敢開創格局,團結社會向前走。他說,基層少年應該擴濶社交圈子, 增加上游機會;老年呢,不可怕, 關鍵是有規劃、有準備。


  阿勞帶著阿福,從日到夜,由朝陽初升到晚霞滿天,少年走到白頭, 航向名為「日與夜同樣生活繽紛」的彼岸。來,了解勞福局局長如何身體力行勞福這兩字。


日光少年


  千言萬語大抵也說不盡民生福利的訴求和願景,更何況,福利政策執行起來在在需財,資源需求浩瀚不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Chris)主理的兩大政策範疇,「含金量」十足,單是福利項目開支每年已達1,100 億港元,佔去政府經常性開支約兩成。他說,「資源越多,代表對局長的工作要求也越高。」一星期七日每日24 小時,孫玉菡除了睡覺就是工作,「腦袋總在上班」。


  這一天,孫玉菡接受馬會刊物《駿步人生》封面訪問,主持人是曾任職政府的前同事、現任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兩人的話題固然涵蓋「重量級」的勞福政策,同時觸及生活中不能避免的「輕」。


  孫玉菡認為,「『勞』是好的,勞即是活動自如,還是生龍活虎、還是健康的。」他每天早上六時起床,上班前一定抽空在寓所附近散步半小時,「這是我唯一可以分配出來的時間,但效果不錯,人會精神很多。」他天天堅持,即使下雨也會設法完成。


「我都可以好鬼馬」


  一天辛勞工作後,孫玉菡晚上回家,與13 歲女兒和11 歲兒子天南地北, 談談情、搞搞笑,是他的減壓特效藥。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擺出父親架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已經把他們當作朋友,我永遠都會問他們想要甚麼。」兩名子女性格各異,他會聆聽,之後放手讓小孩做決定;每晚睡前則盡可能與孩子傾偈,內容圍繞歷史、文化相關的事物,並以有趣生動,甚至搞笑的形式演繹,「我都可以好鬼馬的。」


  現今孩子比較早熟,譚志源笑問假如Chris的兒子有對象想「追女仔」,他會怎麼反應?「其實是好事!他(因此)會整理儀容、爭取表現自己,這是成熟的表現。」孫玉菡笑言不反對兒子追求心儀的女性,但方法要兒子自行探索,他教不了。


  不少家長會讓子女留學出去看世界,Chris 也同意到內地或海外升學是一種試煉,「當你離開舒適區來到一個天天都要考慮怎樣生活的地方,便有機會反躬自省。」不過,他的孩子「都很愛香港」,他會把選擇權交給他倆。


孫玉菡學生時代已經是四眼仔一名。(圖1由孫玉菡提供)


籲基層少年擴社交圈子


  孫玉菡的教子方程式,套用在制定基層兒童福利政策方面又如何?問他,基層家庭的少年人怎樣可以逆轉跨代貧窮?他認為視野和眼界同樣重要:「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交生活,擴闊個人社交圈子、提供上流機會,讓他們對未來生活產生更多的期盼。」


  政府2022年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為弱勢社群家庭的初中生配對專屬人生導師,幫助他們擴闊眼界,建立正向的人生觀和目標。馬會積極推動青年發展及扶貧工作,作為計劃策略夥伴副主席之一,除透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作出支持,過去一年亦邀請逾900 位學員和他們的友師參觀旗下設施,包括馬醫院、屯門公眾騎術學校及大館等。此外,馬會共推薦25 名員工及馬會獎學金得主成為友師,與學員分享人生經驗。


  孫玉菡表示,輕輕扶一把,學生的人生很可能得以改寫。政府已宣布,「共創明『Teen』計劃」推出第二期,學員名額由2,800名增加至4,000名,並擴展至涵蓋來自弱勢社群家庭的中四學生等。局長說:「第一期是成功的,社會上例如馬會很支持。」不過,「錢是其次,最重要出人。」


孫玉菡參與「共創明『Teen』計劃」畢業典禮。圖左一為馬會主席利子厚。


 孫玉菡與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右)份屬舊同事,兩人暢談之前,先來喝個茶。


 賽馬會「a 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協助推動「居家安老」。


 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 (圖 5 由香港復康會提供)


夕陽無限好


  孫玉菡掌管包括老齡政策,對年老,自有一番看法。「『老』本身並不可怕,它既是客觀的東西,也是概念上的意義。」他舉例「假如昨天是59 歲零364 天,今天 60 歲,你就立刻變成了『長者』嗎?」他意思是,心態決定境界,年老與否,也視乎你如何看待年齡這東西,因此社會需要推動觀念改變。不過,要老有所依,有一件事不可不做。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65 歲及以上人口在2028年將上升至25.3%,反映安老壓力極大,而應對老齡化挑戰,是孫玉菡任內兩大任務之一(其二是搶人才)。關於安老,除了推出政策,同樣重要是打破成見。「現今社會,65 至80 歲是young-old(青老),他們基本上仍然健康有活力;80 歲以上才算是old-old(老老),有可能出現認知障礙等問題,需要照顧。」


  剛過了52歲生日的局長說,政府希望年輕有能力的老人繼續貢獻社會,例如再就業或擔任義工,另會投放資源照顧「老人」及他們的照顧者需要,當中前瞻性的規劃十分重要。


「 安老服務 馬會先行」


  譚志源提及,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是馬會五大慈善策略範疇之一,推出計劃覆蓋早發性腦退化症支援、樂齡科技等。孫玉菡回應指,馬會多年前已「先行」,推動樂齡科技讓長者得以居家安老,對此「多謝馬會」,指政府今年加碼10 億港元去推動。


  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1 億6,700 萬港元,支持四間合作夥伴攜手推行,旨在加強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進而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居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促進發展嶄新的服務及資助模式。


  大灣區安老是政府政策大方向之一。局長說,「在香港領取綜緩只僅僅夠租住安老院舍床位,在內地卻足夠入住附獨立廁所的雙人房」,形容北上安老有助提升長者生活品質,但必須先解決一些問題,包括香港福利在內地是否適用,以及院舍選擇要多。孫玉菡過去半年到過大灣區兩次,探討有關方案。「馬會是先行者,目前深圳及肇慶的兩間頤養院,全靠馬會支援。」他說。


  馬會早於二十多年前,因應本港護理安老院宿位供不應求,加上政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放寬綜援受助人離港日數限制,遂分別支持香港復康會及伸手助人協會,在深圳及肇慶設立頤養院,命名為「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及「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為希望回內地安老的長者,提供多一個選擇。


  「勞」是好的, 勞即是活動自如, 還是生龍活虎、 還是健康的。


打工仔


  孫玉菡1994年7月加入政府成為政務主任(AO),2002年以31歲之齡,獲推薦替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擔任寫手;這份引述《獅子山下》歌詞的預算案,當年迴響很大。話當年,他說那年他12 月到任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翌年三月就要寫成一份預算案,壓力很大,「唔夠瞓」。


  他記得,第一次到辦公室拜會上司梁錦松,「見面時梁第一時間說:『過來過來』,然後拉開抽屜,裡面放了千百種維他命丸,說『你選一些來吃吧!』」之後,梁叫他去看兩本書,分別是《Tipping Point》及《Global Squeeze》,都是關於面對轉變如何抓緊機遇的名著。


「離開公務員 沒多大掙扎」


  2022年7月1日他由勞工處處長轉職問責局長,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他表示,離開公務員團隊,沒有多大掙扎。「人家覺得你有能力,現屆政府又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格局下應可發揮;既有這樣的機遇給你,就應該好好把握,對自己如是,也可為香港做一點事。」


  就任局長,身份轉變,「要做一個領袖,就要開創格局,要訂目標,也要分優次。」他指局長主要負責對外事務,而常任秘書長主要執行局長訂下的目標,多在內部做工夫,兩人是雙劍合壁。「局長未必是最厲害的人,但你一定要承擔;沒有承擔,大家不會尊重你。」溝通十分重要,彼此互相理解難處,「大家就會慢慢形成團隊。」


  局長大權在握,要避免成為「冷氣軍師」,他的策略是「多聽多講」。他深明智慧在民間,上任即花了不少時間和社福界溝通,但真正難題卻是下一步,「手上有數十個意見,但最後只能做一個決定。」


  他表示:「香港社會現已由治及興,但國際形勢風起雲湧,香港身處其中,要運用好自身的優勢;大家要團結一起向前走,為了長遠發展,當中有些事,需要遷就。」


  在行政立法機構的新格局下,他希望能「把握機遇追趕進度」,推出政策為香港未來的發展鋪路,「但大前題是要有安全的環境及穩定的社會。」


  孫玉菡透露每周打一次乒乓球,並由合作良久的教練指導,怪不得球技了得。

 


  局長勇於接受挑戰,親身上陣試玩意。 (圖 6 7 由孫玉菡提供)

  要做一個領袖,就要開創格局,要訂目標,也要分優次。

*資料提供《駿步人生》

孫玉菡 日夜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