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8日星期日
會務資訊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茶馬古道變綠道

◆ 良 心

◆美麗公路綠道。 作者供圖

小沙壩服務區是怒江美麗公路綠道的起點。許多遊客由此沿着綠道漫步或騎行。怒江美麗公路綠道建設是怒江美麗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美麗公路是國家交通運輸部國省幹道改造重點項目、雲南省「大滇西旅遊環線」規劃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交通+旅遊+產業」綜合交通發展理念,同期要建設智慧平台、綠道、地質災害治理、怒江花谷等,最終把怒江美麗公路建成集安全暢安舒美、旅遊休閒觀光、民族文化體驗、自助自駕服務、體育健身度假、生態文明展示、科考科普探險、影視拍攝基地、特色農業發展、智慧信息平台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高品質工程,向世人展現怒江大峽谷的風光美、環境美、村寨美和生活美。其中綠道建設是重要一環。

美麗公路綠道起於瀘水市六庫鎮小沙壩橋頭,止於北部貢山縣丙中洛鎮,串聯怒江大峽谷瀘水市、福貢縣和貢山縣的16個鄉鎮。綠道由主線和3條支線組成,總長298.5公里,其中六庫至丙中洛的主線全長280.68公里。綠道是美麗公路的慢行系統,更加廣泛、深入地串聯起沿線眾多自然旅遊景點和特色村鎮,與美麗公路共同構成「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網。在綠道上騎行,一路都是綠色相隨。從車上看,綠色中有各種民族風格的村寨,從山腳依山坡所建的村村寨寨,通過吊橋跨過怒江連接到美麗公路。那些在山腰上有的甚至快到山頂的村寨,除了吊橋山上似乎都沒有什麼路。路上不時看到路邊有村民在往騾馬背上的簍子裏裝卸物資,或趕着負重的騾馬上下山坡。每隻騾子的肚子鼓鼓滾圓的,據說一頭騾子最多能馱400斤。每當看到那些騾馬,才會從眼前的美麗公路穿越去古時的茶馬古道,想起古時這裏的人就是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往山上運輸,耳邊也彷彿聽到了峽谷中傳來馬幫悠遠的鈴聲。

據介紹,美麗公路綠道的路線和基礎,許多都是當地以前的茶馬古道和人馬驛道。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幹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幹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怒江州境內的茶馬古道(人馬驛道)最早是由步道拓寬而成,以明代的運鹽驛道開通為標誌,馬幫開始融入到怒江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新中國成立前,全州境內能通行的馬幫驛道有600多公里,主要集中在瀘水、蘭坪兩縣境內。怒江州中部福貢縣境內有多條通往緬甸的人馬驛道。1942年,入緬甸同日軍作戰的中國遠征軍新編第96師,失利後從野人山北上撤退,就是從怒江州福貢境內的人馬驛道,穿越國界,「溜索」渡過怒江,撤回國內的。

新中國成立後,駐怒江解放軍官兵與當地群眾齊心協力,恢復重建、加寬維修和新建了通往祖國內地和邊防的驛道,到1990年時達到鼎盛時期:全州境內有驛道達267條,總里程7,826公里,這些驛道包括通往西藏的「邊境驛道」、通往緬甸的「國防驛道」、通往鄰近州縣的「省驛道」、通往境內縣鄉村的「地方驛道」和供零星馬幫和人通行的「非標準驛道」。全州重要幹線驛道共有11條,里程最短的65公里,最長的450公里,行程3至9天不等,沿途建有驛站(轉運站),舊時稱「哨房」或「救命房」。怒江州是全國最後一個解散國營馬幫隊的偏遠山區。

2017年雲南省對怒江州內現存茶馬古道資源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掌握了全州茶馬古道路線的分布、走向和現存狀況,並發現有些茶馬古道路段仍在使用,許多路段則因為公路的開通和人員的移居不再使用。許多路段遺址及周圍建築都被野草覆蓋。此次調查工作為怒江州全面掌握茶馬古道的資源情況,制定保護和利用好茶馬古道路文化線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今的怒江茶馬古道,已基本聽不到馬幫鈴聲,但怒江茶馬古道還在,還在峽谷上逶迤而行,只不過它們變成了一條條美麗的綠道。

綠道建設深入完善了怒江區域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廣泛改善了旅遊自然和人文環境,提高了旅遊線路和網點的服務水平。現今的怒江美麗公路綠道已遠非當年的茶馬古道和人馬驛道。不僅路況安全,景色秀麗,而且有很好的服務配套。根據綠道建設要求,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積極融入綠色低碳、生態和諧理念。交通沿線增綠擴美,提升綠化美化水平,打造生物多樣、季相明顯、功能完善的綠化景觀廊道。美麗公路串聯峽谷,綠道花草如茵……美麗公路美景延伸,又繪就了一幅幅綠美畫卷。

同時綠道全線建立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提供交通運行狀態監測、氣象監測預警等多種服務。綠道沿線共設置服務驛站57處。一級服務驛站包含停車、驛站服務、觀景三大功能。驛站服務包含管理中心、衞生間、廊架、營地等提供旅客服務,售賣、餐飲、自行車租賃、解說、住宿等多種服務形式。驛站觀景區主要體現休憩、眺望觀景的功能。二級服務驛站主要功能與一級驛站相同。三級服務驛站主要為觀景作用。

在建設綠道的同時,在綠道沿線開發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下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特別是培育特色村鎮,建設一批「因形就勢、體量適度、融入自然、內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這些「半山酒店」,可能是茶園酒店、梯田酒店、雨林酒店、鮮花酒店,也可能是溫泉酒店、峽谷酒店、雪山酒店、草地酒店,酒店大都與山相伴、依山而建,所以將其統稱為「半山酒店」。綠道沿線半山酒店的建設,推動了區域旅遊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對促進旅遊區域內的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綠道將半山酒店、溫泉、農家樂連接在一起,與半山步道、江岸廊道、特色小鎮等一起構成怒江旅遊「會客廳」,真正實現了「交通+旅遊」的緊密結合。遊客在半山酒店泡着溫泉,靜觀峽谷風景,聆聽怒江濤聲。原本封閉貧窮的怒江峽谷,成為遊客心中美麗幸福的遠方和詩歌。

蜿蜒於怒江大峽谷之中的美麗公路承載着騎行者遠行的夢想,讓怒江大自然觸手可及。綠道構成了美麗公路的「慢遊」網絡,與公路或並行或分離,並與國家步道銜接融合,為旅客慢下來飽覽怒江大峽谷壯麗的自然風光和體驗怒江多彩的風土人情創造了條件。尤其是綠道慢行騎行系統,融入住宿、單車租賃、探險支線指引系統、沙灘棧道等,聯動周邊景區景點、遺址遺蹟、傳統村落,為遊客提供了多種體驗方式。在怒江大峽谷綠道「騎樂無窮」,道邊滔滔的江水、險峻的崖壁與飄散的薄霧組成了一幅令人癡迷的山水畫,可放慢騎行速度,真正體驗「車在景中走,人在畫中遊」的意境。

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茶馬古道變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