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星期四
會務資訊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後的故事

良 心

松山戰役結束後,當地人都傳說,每當黃昏或者陰雨天,仍然能聽見山谷裏傳來廝殺聲和槍炮聲。開車走滇緬公路的司機,在經過松山時都會屏息靜氣,肅然起敬。這表明,中國遠征軍松山抗戰可歌可泣的悲壯往事已被後來人在心裏「神化」,從中也可感到松山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座神山。多年來,這座神山上也產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民眾到松山拜祭遠征軍。 作者供圖

有一個故事傳說,松山戰役開始後不久,中國遠征軍一名士兵奉連長命令將三位犧牲戰友運送後方掩埋。這名士兵將戰友遺體拉到後方臨時掩埋地掩埋後,繪製了掩埋位置草圖交給當地留守軍官,然後又返回前線參戰。松山戰役結束後,那士兵隨部隊回到了內地,想不到後來去了台灣。40年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位遠征軍士兵已經白髮蒼蒼,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他在松山掩埋的三位戰友。他第一次從台灣回到大陸探親,便擠出時間千里迢迢趕到松山拜祭戰友。但他在松山遠征軍英烈墓園卻找不到三位陣亡兄弟的墓碑。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那三位戰友遺骸並沒有遷葬烈士墓園,當時在掩埋地留守的那位軍官也把掩埋位置的草圖遺失了。

遠征軍老兵深感對不起死難弟兄,也沒完成長官交給的任務,他決心憑記憶尋找到臨時埋葬戰友的地方,一定要讓三位弟兄返回建制。他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地打探尋找,當年沒找到。第二年他繼續找,終於在當地村民協助下找到了埋葬位置。他開始在埋葬地挖掘戰友遺骸,那時天空陰沉,細雨濛濛。一對當地的中年夫婦路過,了解原委後,幫助他一塊挖掘。但挖到很深都沒有發現遺骨,只是看到有呈褐色的土壤。中年夫婦的先生解釋:雲南是紅土地,酸性很大,赤身掩埋20年以上屍骨已經化了。老兵在中年夫婦協助下將浸透了三位弟兄血肉的一包紅土捧送到墓園,歸葬了卻心願。第三年,老兵又返回松山墓園給三位弟兄立墓碑,順便拜訪感謝幫助過他的那對中年夫婦。令他十分驚喜的是,在這一年裏,多年不育的那對夫婦竟一胎三胞,生了三個兒子。老兵見到那對夫婦的三個兒子,喜極而泣,老淚縱橫,不斷自言自語:「對不起弟兄們吶,讓你們委屈了,40年之後才找你們來……」

保山市「金水閣」酒店老闆楊建明,因小時候常聽老人和老司機們講述松山的故事,所以他每次路過松山,都會停下車在路邊靜坐,為陣亡將士點一支煙。十餘年後,楊建明生意越做越成功。他為感恩尋找到100名還在世的滇西抗戰老兵,資助他們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費。後來北京的一些青年通過他知道了滇西遠征軍老兵的情況,在網上建立了一個「互助抗日老兵論壇」,網友們認養了百餘名仍生活在龍陵、騰沖的遠征軍老兵,給他們每人每月捐助50元。

2005年7月,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原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參謀長成剛將軍的兒子、旅居美國的成彥邦先生一行回國來到松山。他們在松山一路撿拾地上的小石塊,在石塊上標出臘勐、大埡口、子高地、滾龍坡等地名。據後來了解,成彥邦先生將這些在炮火多次翻犁下頑強生存下來的小石塊帶回美國,作為實證宣傳松山戰役的慘烈悲壯,讓華界同胞不忘國恥,為中華振興貢獻力量……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原日軍「緬甸戰友會」先後多次派人到雲南訪問,表示促進中日友好。他們還組織一批日軍老兵,到松山等滇西戰場遺址進行謝罪懺悔。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從滇西民間收集當年戰死日軍的遺骨。當年從松山奉命逃出的日軍炮兵中尉木下昌巳,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至少到滇西達16次之多。他宣稱後半生全部的心願就是為死在松山的日軍在當地建一座「慰靈碑」。為了爭取當地民眾的同情,他還捐資在龍陵原日軍第56師團前進指揮部所在地建了一所「贖罪」學校。據傳說,有的日本人為了尋得戰死親屬的遺骨,曾私下向當地有關部門和村民提出交換:一具遺骸換一輛轎車,一根遺骨換一台彩電。但當地人都一笑置之。

到松山來祭拜英烈的人,自然都非常想了解當年在松山參戰部隊和將領的去向。世事無常,參加松山大戰的遠征軍及其將領們後來各有造化。中國遠征軍第71軍軍長鍾彬從松山撤下後率軍攻克龍陵,因戰功先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抗戰勝利勳章。抗戰勝利後,鍾彬曾任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官,於1949年11月在四川涪陵被解放軍俘虜,關押在重慶看守所。後來轉押他處,下落成謎,只說他「在勞改營中逝世」。至於第71軍,1948年9月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同年12月在湖北重建後在湖南參加了湖南主席程潛領導的長沙起義。起義後不久又逃往廣西投靠白崇禧。在廣西戰役中又被解放軍全部殲滅。

第8軍軍長何紹周,抗戰勝利後出任雲南警備總司令,1949年底離開大陸避居香港,後來帶着妻兒搬到美國加入了美國籍。1980年在紐約去世。第8軍於1949年1月在河南永城被解放軍殲滅,重建後又在雲南元江被解放軍再次殲滅,殘部逃進緬甸,被他們原來的副軍長李彌前往收編。李彌因攻克松山有功晉陞第8軍軍長,後來升任第13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第13兵團被解放軍全殲,李彌隻身化裝潛逃到奉化,蔣介石命他率部入雲南。1950年9月潛至緬甸北部,組織反共抗俄救國軍,不僅竄擾於中緬邊境,而且在金三角種植鴉片製毒販毒,成為世界聞名的金三角大毒梟。由於受到世界各國反毒聲討,1953年撤回台灣,於1973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當年攻克松山山頂的第8軍第103師,最終投向光明。師長曾元三於1949月10月在廣東率4,900餘名官兵向陳賡率領的解放軍第四兵團投誠,接受解放軍和平改編,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相關鏈接:【良心茶遊記】松山戰後的故事 - 副刊 - 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