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星期二
會務資訊
新聞聯高層新疆行|走進新疆日報社 倡建「絲路傳播實驗室」 助新疆聲音傳更遠
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走進新疆日報社,了解當地媒體融合發展新成果。
    7月7日,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簡稱「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走進新疆日報社,了解當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成果,並與新疆日報社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香港新聞聯主席、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在交流時表示,新疆日報在媒體融合方面的許多創新做法,值得學習借鑒;未來期待與新疆媒體同行共建「絲路傳播實驗室」,探索多語種報道、跨境融媒體產品創作,讓新疆的聲音傳得更開、更遠、更響。

    新疆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石鋒熱情歡迎參訪團一行。他表示,自創刊以來,新疆日報經歷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的歷程。從最初的一張紙媒到如今的全媒體矩陣,目前新疆日報社已有19種報刊雜誌、50多個新媒體端口。特別是網絡端口「石榴雲」已經形成全域影響力。如今,報社堅持「移動優先」的原則,深入推進機構重整、考核體系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媒體新聞產品。

疆媒:冀港媒助力打開國際傳播渠道

    石鋒還表示,「香港媒體有很多優勢,我們期待和香港媒體有更多的互動交流。特別是新疆面臨較為特殊的輿論環境,加之報社正在加速推進國際傳播,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地開闊視野,希望和香港媒體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以期幫助我們打開國際傳播的新通道。」

李大宏:港疆媒體人可加強互訪交流

    李大宏表示,「今天我們來到了具有光榮歷史、如今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的新疆日報社,看到很多,收穫很大。此次新疆行,我們一方面是為了親身感受新疆的最新發展,另一方面也為了探尋兩地傳媒合作發展的新機遇。此次參訪讓我們耳目一新,你們很多創意創新、移動優先的做法、融合發展的成果、新技術的應用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李大宏表示,非常期待雙方能夠形成機制,互相轉發、轉化各自的新聞產品,一起製作具有國際傳播價值的新產品。雙方的採編人員可以開展合作採訪,在此基礎上共建「絲路傳播實驗室」,探索多語種報道、跨境融媒體產品創作,讓新疆的聲音傳得更開、更遠、更響。

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走進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

    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成員和新疆日報社多位負責人進行了氣氛熱烈的交流座談。雙方就新聞報道的新趨勢、媒體傳播的新發展、港疆媒體合作的新機遇等話題,進行了坦誠的交流。有團員表示,新疆日報社在新媒體融合發展方面敢想敢為,帶給香港媒體很多啟發。還有團員介紹了香港獨特的媒體環境,闡述了國際傳播方面積累的經驗。

    新疆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肖春飛在座談會上表示,新疆與香港的媒體各有特點,但都面臨着相對複雜的輿論環境,都肩負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使命。因此,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國際傳播領域,雙方有很大合作空間。比如,雙方可以建立深度合作機制,請香港媒體幫助新疆培養國際傳播專業人才,還可以加強新疆國際報道的在港轉化,讓更多的國際讀者看到真實的新疆,從而加強新疆聲音的落地與傳播。

走進博物館  感受「心向中原」悠久歷史

    當日,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還到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在這裏,參訪團一行透過漢代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最早的中國紙本書信實物《李柏文書》、唐代彩繪天王踏鬼木俑等一系列珍貴文物,真切感受到新疆各民族自古以來「心向中原」的濃烈情愫,感受到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所共同創作的璀璨文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厚重內涵。

    從漢代至清代中晚期,新疆名為西域。「絲綢之路」即在此地將古代中國與世界聯繫起來,使新疆成為多文明交流融會之地。新疆自治區博物館通過豐富的館藏,系統闡明了歷代中央政權治理和管轄新疆的重要力證,準確解釋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的珍貴實證,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明之美。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 張寶峰烏魯木齊報道

新聞聯高層新疆行|走進新疆日報社 倡建「絲路傳播實驗室」 助新疆聲音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