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星期日
搜索 "文化" 的結果
2024年08月26日
新聞聯會員參觀「今朝更好看」書畫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名家作品展」8月23日至28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是次展覽展出120餘幅作品,其中來自內地的100幅典藏精品多是出自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中國近現代著名書畫家之筆,另外20餘幅作品為港澳地區當代知名藝術家饒宗頤、林天行、蔡豪傑等人所作。很多作品是經特批首次來港展出,吸引大批市民及遊客前往,香港新聞聯文體委員會26日組織數十名會員到場參觀。
更多
2024年08月26日
香港文匯報:毛尖談金庸武俠 以清風明月饋贈世界正氣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這段話出自《倚天屠龍記》,在著名影評人毛尖看來,這不僅是金庸的風格,也是武俠的意義。早前,毛尖在香港書展以「明月照大江:金庸的江湖」為題演講,並接受了記者的訪問。她說:「金庸的小說,因此也是清風是明月,安撫了華語世界狼奔豕突的百姓,在他們可能揭竿自毀的時候,金庸用十五部小說的真氣,綿延不絕向他們饋贈了世界正氣。」
更多
2024年08月24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潞江壩上雙虹橋(上)
永騰驛道第三條古道是從永昌(今保山)過怒江雙虹橋,攀上高黎貢山百花嶺,再上到南齋公房,然後下山經江苴壩去騰沖。這是翻越高黎貢山古道的中線,也叫南齋公房古道,以海拔3,170米的高黎貢山南齋公房為最高控制點而得名。據說這條古道最早開闢於漢晉時期,是永昌郡向西經略今天騰沖、德宏之地的重要驛道之一。驛道經過多個歷史時期的擴建和改造,尤其是在唐代中期南詔王閣羅鳳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修鋪設。橫亘在怒江河谷上的雙虹橋,為「南齋公房古道」跨越怒江的主要通道,也是保山境內古道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橋樑。雙虹橋是怒江天塹的一把鎖鑰,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渡過怒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雙虹橋沒有修通之前,人們一般是走「北線」,即從怒江勐古渡口過江,翻越高黎貢山,經北齋公房埡口進入界頭到達騰沖。
更多
2024年08月23日
大公報 | 郭一鳴:關於德國的兩則新聞
最近柏林當局對華的態度有些飄忽,不太像德國人做事有板有眼的風格。幾天前一名德國海軍少將對媒體表示,兩艘德國軍艦打算穿越台灣海峽,正在等待柏林的命令,目前尚未做出決定。打出所謂「自由航行」的幌子。兩艘艦艇分別是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Baden-Wuerttemberg)和補給艦「法蘭克福號」(Frankfurt am Main),報道指,兩艘艦艇先停靠東京,隨後還將在韓國與菲律賓停留,並與美國等八國軍隊進行聯合演習。
更多
2024年08月23日
肖雲儒:舉雙手贊成成立金庸紀念館及文化綜合體
我十分讚賞香港新聞聯張國良會長在紀念金庸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研討會上提出的,在香港建立金庸紀念館、紀念園,或金庸文化文化中心、金庸文化綜合體的建議,這是一個極好的建議,可行而又適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