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星期一
搜索 "大公報,郭一鳴,德國" 的結果
2024年10月25日
大公報|郭一鳴:十二妹和留學生
上周筆者在本欄講了三個加拿大溫哥華華僑的故事,有讀者說想聽聽移民到當地之後如何「搵食」的故事。溫哥華生活和居住環境比較好,賣掉香港一千呎住宅,到溫哥華換一幢帶花園的獨立屋沒有問題。但在當地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做生意就更不容易,一來人口密度低,消費模式與內地和香港有很大不同,最主要還是加拿大稅率太高,缺乏賺錢的動力,所以不少華僑華人是在當地做寓公,享受退休生活。但是,也不乏投資創業成功的例子,這次筆者在溫哥華就碰上一個、聽到一個。
更多
2024年10月18日
大公報|郭一鳴:溫哥華二姑媽
策劃了幾年的加拿大之旅,終於成行。香港半夜起飛,到達溫哥華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多,在同行的T先生的親戚二姑媽家住一晚,翌日入住列治文一間賭場酒店,窗外望見菲沙河(Fraser River),每隔一會兒就有一架飛機從酒店上空呼嘯掠過,我剛在飛機上看過《九龍城寨之圍城》,對這情景有點似曾相識。溫哥華西臨太平洋,屬於大溫哥華的列治文被菲莎河環抱,比起多倫多等城市,氣候比較溫和。聽老家上海的新移民說,溫哥華的冬天像上海,雪不多亦不大,但濕冷不好受。現在是秋天,一年最美的季節。前幾天剛下過雨,我們逗留的這幾天都是藍天白雲,白天氣溫比香港低六至七攝氏度,晚上外出要穿厚一點的外套或加一件毛衣。
更多
2024年10月11日
大公報|郭一鳴:第三家醫學院花落誰家
 日前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校長一行到訪潮州商會,與會長高佩璇、老會長許學之、副會長許平川等探討雙方加強合作事宜,筆者有幸敬陪末座。潮州商會與科大在多年前已經建立合作關係,包括設立獎學金、舉辦培訓班、命名地圖室和展閱廳等項目,許學之和高佩璇都獲頒科大榮譽大學院士。在九樓會長室喝功夫茶、到十樓廖寶珊堂和八樓會議室參觀,葉校長等對這家百年老牌商會重視傳承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十分讚賞。然後眾人到二樓商會會所午飯,席間談起對即將公布的特首施政報告的期望,引發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生物科技專家盧教授說:「希望特首拍板宣布設立第三家醫學院。科技發展一日千里,AI的發展甚至不是以日計,而是以每小時每分每秒來計算,這件事不宜再拖。」筆者問會由哪家大學主辦?快人快語的盧教授答:「第三家醫學院非香港科技大學莫屬。」據悉,科大的確已經準備好,本身是神經科學家的葉玉如校長更有一套頗有新意的醫學院辦學理念。
更多
2024年09月27日
大公報|郭一鳴:求變,從這個秋天開始
不知不覺,中秋已過,深秋來臨。深秋是香港一年最美好的季節。周末和親友結伴郊遊行山,聽蟬聲把綠葉叫黃、催落滿地,確是人生賞心樂事。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今年秋天有點發愁,我指的是首批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部分人士。
更多
2024年09月14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雲天上的抗日戰場(上)
過雙虹橋的馬幫在江畔的燙習村休整補給後,沿高黎貢山東坡一路向西南上山,在攀上至高點南齋公房之前,必經一個叫「大塘子」的驛站並在驛站休整。大塘子驛站在高黎貢山東坡的大魚塘村,位於百花嶺以北2公里處。這裏西靠高黎貢山主脈,東有麻栗山屏障,東北有窪口與怒江邊燙習村相通,海拔高程為1,356米,是一個戰略要地,素為古道從雙虹橋過江經燙習村西上高黎貢山的必經之地和中途歇腳點,既是永騰古道北線翻越高黎貢山的第一個驛站,也是永騰古道中線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驛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