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星期五
搜索 "大公報,郭一鳴,醫學院" 的結果
2024年10月18日
大公報|郭一鳴:溫哥華二姑媽
策劃了幾年的加拿大之旅,終於成行。香港半夜起飛,到達溫哥華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多,在同行的T先生的親戚二姑媽家住一晚,翌日入住列治文一間賭場酒店,窗外望見菲沙河(Fraser River),每隔一會兒就有一架飛機從酒店上空呼嘯掠過,我剛在飛機上看過《九龍城寨之圍城》,對這情景有點似曾相識。溫哥華西臨太平洋,屬於大溫哥華的列治文被菲莎河環抱,比起多倫多等城市,氣候比較溫和。聽老家上海的新移民說,溫哥華的冬天像上海,雪不多亦不大,但濕冷不好受。現在是秋天,一年最美的季節。前幾天剛下過雨,我們逗留的這幾天都是藍天白雲,白天氣溫比香港低六至七攝氏度,晚上外出要穿厚一點的外套或加一件毛衣。
更多
2024年10月11日
大公報|郭一鳴:第三家醫學院花落誰家
 日前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校長一行到訪潮州商會,與會長高佩璇、老會長許學之、副會長許平川等探討雙方加強合作事宜,筆者有幸敬陪末座。潮州商會與科大在多年前已經建立合作關係,包括設立獎學金、舉辦培訓班、命名地圖室和展閱廳等項目,許學之和高佩璇都獲頒科大榮譽大學院士。在九樓會長室喝功夫茶、到十樓廖寶珊堂和八樓會議室參觀,葉校長等對這家百年老牌商會重視傳承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十分讚賞。然後眾人到二樓商會會所午飯,席間談起對即將公布的特首施政報告的期望,引發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生物科技專家盧教授說:「希望特首拍板宣布設立第三家醫學院。科技發展一日千里,AI的發展甚至不是以日計,而是以每小時每分每秒來計算,這件事不宜再拖。」筆者問會由哪家大學主辦?快人快語的盧教授答:「第三家醫學院非香港科技大學莫屬。」據悉,科大的確已經準備好,本身是神經科學家的葉玉如校長更有一套頗有新意的醫學院辦學理念。
更多
2024年09月27日
大公報|郭一鳴:求變,從這個秋天開始
不知不覺,中秋已過,深秋來臨。深秋是香港一年最美好的季節。周末和親友結伴郊遊行山,聽蟬聲把綠葉叫黃、催落滿地,確是人生賞心樂事。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今年秋天有點發愁,我指的是首批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部分人士。
更多
2024年09月06日
大公報|郭一鳴:自由、多元和改革
五年前三聯書店出版一本書叫做《香港故事》,書名是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在網上開設的一個欄目名稱,這本書的主編和作者都是該社的記者。收到主編閔捷女士贈書,我一口氣讀完,書中講述五十個香港故事,實際上就是五十個普通市民心目中的香港。當時正值「黑暴」猖獗,很多人感到徬徨困惑。我在本欄撰文寫道:「又是一個令人煩躁不想打開電視看新聞的周末,我展讀這本《香港故事》,看到一個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細味一個個近在身旁耳熟能詳的故事,當中所蘊涵那些似乎已經遠去變得模糊的信念,那些令香港成為香港的力量,令我感動。」
更多
2024年08月30日
專家學者倡議建立永久性金庸紀念館
7月26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辦的「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文化學者、媒體代表及金庸作品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庸先生的文學成就及其對中華文化傳播的深遠影響。與會嘉賓及學者倡議成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令香港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