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會務資訊
大公報 | 郭一鳴:讀懂中國

 

圖:杭州西湖一景。\新華社

   前幾天老友L兄請我到他的寫字樓喝茶,茶是老茶,話題是新的。L兄打理的文化機構近年舉辦各種國情教育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最近正在策劃一個叫做「讀懂中國」的活動,他說香港的青少年不了解國情,不少成年人也不了解國情,很多外國投資者不懂中國,所以打算透過舉辦這項活動,讓更多香港各界人士有機會「讀懂中國」,鼓勵外資積極把握中國市場投資機遇。我沒有詳細問這項活動的具體內容,但「讀懂中國」這四個字,聽起來很有意思。

  曾經有一位中央駐港官員說過,香港是一本大書,內地人要讀懂不易。而中國這本書更大,外國人要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更不容易。面對中國在經濟、科技、國防、體育等多方面崛起,西方人總覺得難以理解和接受,以想當然甚至是陰謀論去猜測懷疑。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中國隊在游泳等多個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以總數四十枚金牌和美國平分秋色,打破美國獨佔鰲頭的地位,但美國不去研究中國取得成功的奧秘,卻頻頻搞藥檢之類小動作。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比較清醒,他表示:奧運會獎牌關乎國家榮譽,更是國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現在任何人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中國正在崛起,而且是全方位地崛起。可惜像艾利森這樣能讀懂中國的西方學者不多。

  我很喜歡廣州一份周報的口號:「在這裏,讀懂中國」。需要透過客觀報道、理性面對、深入分析來讀懂中國的,不僅是外國人,也包括中國人。在這方面,港人更需要補課。對不少香港人來說,讀懂中文不難,讀懂中國不易。曾經有一位知名人士私下說,他北上公幹,常常搞不清楚內地官員的職銜高低,有時候場面很尷尬。他坦言對內地官方文件、媒體詞語不能完全理解。

  香港回歸之後,有關部門舉辦各種國情班,邀請相關從業人員到內地學習國情,筆者不只一次參加由香港新聞聯主辦的新聞界國情班,上課地點分別在北大、清華、國家行政學院、復旦等著名學府,除了聽專家、官員講課,還有實地參觀和交流。新聞界國情班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就是參觀當地媒體機構,和同行交流。其他包括商界、專業界、教育界、政黨團體、公務員、紀律部隊等也有不同的國情班,香港回歸迄今二十七年累計下來,參加過國情班學習的人數不少,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很少見到媒體會出現某省文化部、某市教育廳這類常識性錯誤。不過,一些學員希望國情班形式可以更加靈活。較早前在一個飯局上,一名土生土長的港商侃侃而談,向在座人士解釋內地自治區、直豁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城市有何不同,以及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不同角色,連什麼是「朝陽群眾」都知道,最後他笑一笑補充說:這些知識不是參加國情班學來的,而是國情班之外學到的。

  最近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日前邀請幾個本港新聞團體的代表午宴,就如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聽取新聞界意見。陳國基更加充當領隊,帶領一班「共創明Teen」青少年到杭州交流,這些來自基層家庭的孩子大部分可能是第一次來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子湖畔這座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此行對於他們了解祖國、學習國情,一定大有裨益。再過十年之後長大成人投身社會,當他們回首這次杭州之旅,相信會帶來美好的回憶。

  至於L兄的機構要在香港舉辦「讀懂中國」活動,我認為別具意義。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和國際金融中心,有近萬家外資公司,是一千多家外資公司地區總部所在地。近年中美競爭激烈,兩國關係跌至谷底,國際地緣政治日趨複雜,一些西方媒體想盡辦法唱衰中國、抹黑中國。因此,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舉辦「讀懂中國」活動,例如舉辦論壇講座,邀請專家解讀內地最新政策,大可暢所欲言,幫助長駐本港以及周邊國家地區的外國投資者、外籍人士以及外國留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讀懂中國,及時把握投資機遇,實在是很有必要,大有可為。

相關鏈接:維港看雲/讀懂中國\郭一鳴 (takungpao.com.hk) 

大公報 | 郭一鳴:讀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