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星期五
新聞聯大灣區行/黃茅海跨海通道 讓港車北上更火熱


圖:珠江東西岸連接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本月即將通車。6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一行提前探營,直擊這座連接珠海與江門的跨海通道。記者了解到,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長31公里,通車後將「香港─澳門─珠海─江門」連成一條直線,將改變粵西交通樞紐單一現狀。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經理孫文晉告訴記者,未來從香港自駕到江門至少將節省一小時,對於港人北上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將帶來極大便利。這意味着今後港車北上更紅火。

  通道將設置港澳車識別設施

  記者乘坐大巴駛上尚未正式通車的黃茅海跨海通道,車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海面,還可以望見一排排壯觀的海洋養殖箱。當記者下車站在大橋中段時,可以看到,雙向六車道的瀝青路面十分開闊,擁有世界最大跨徑三塔公路斜拉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姿態挺拔、格外優美。

  孫文晉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總投資造價約130億元人民幣,全長31公里,跨海段長14公里、全球排名第八,在粵港澳大灣區僅次於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他告訴記者,未來通車後,港人從香港出發,驅車經過港珠澳大橋,從珠海走黃茅海跨海通道抵達江門台山,可以走最近的直線距離,用時將比過去至少節省一個小時。作為著名僑鄉,江門是不少香港人的祖籍地,未來港人北上返鄉將更加便捷,到時港澳車北上料將再掀熱潮。孫文晉說,黃茅海跨海通道亦會設置港澳車識別等硬件設施功能,方便港澳市民一路驅車往來珠海和江門。

  本月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後,從香港機場出發,由港珠澳大橋、洪鶴大橋、鶴港高速、黃茅海跨海通道構成的超級跨海通道,先跨伶仃洋、再越黃茅海,猶如在粵港澳大灣區沿海劃出一根長達100公里的「直線」。記者了解到,這些大型基礎設施串聯起來,有望刺激帶動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提升資源要素流動配置,作為中國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也將伴隨着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迎來「大橋經濟」的窗口期和黃金期。

  江門港企看好物流效益 加碼投資

  在江門台山的港企也將迎來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港資企業廣東合興食用油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旗下有獅球嘜、駱駝嘜等港人熟悉的品牌。他們因為看好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帶來的物流便利,已經提前建設煉油廠等先進廠房。「我們的原料是從北方購入的,以前需要繞行南沙港才到工廠。未來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我們的原料可以直接從更靠近台山的珠海高欄港運輸過來,大大節省時間和運輸成本。」該負責人還說,未來江門生產的成品油運輸至港澳等地區也非常方便。


黃茅海跨海通道七大創新

       1 力與美和諧統一

  創新採用了「小蠻腰」造型的混凝土索塔和TY型的引橋墩身,均為世界首次採用。

  2 超大跨多塔斜拉橋新型結構

  為提升橋樑剛度,項目創新性提出了三塔斜拉橋靜動力綜合減振耗能體系。

  3 超寬分體鋼箱樑渦振控制

  首次提出了「風嘴+水平隔渦板+下中央穩定板」綜合氣動措施,並在世界範圍內首次開展全橋渦振風洞試驗進行驗證,沒有觀測到渦振現象。

  4 海上小蠻腰索塔精品建造

  項目創新了雙曲面模板BIM設計-數控加工-預製拼裝一體化技術、鋼筋BIM設計-數控加工-骨架成型-整體吊裝技術,發展了大體積混凝土控裂技術,實現索塔內實外美建造。

  5 大跨度鋼箱樑施工

  研發吊重2000噸、起吊高度100米的鋼箱樑整孔架設裝備及監控系統,實現吊裝過程中主樑姿態的實時監測預警。

  6 全漂浮分體鋼箱樑安裝

  主橋均為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主樑採用分幅鋼箱結構,由兩個鋼箱樑及橫向連接箱組成。

  7 鋼橋面熱拌環氧瀝青鋪裝

  項目建設了「工廠化」移動式噴塗車間和環氧富鋅漆智能噴塗系統,研發了環氧樹脂自動稱量、混合料生產智能化控制及可視化監控系統。   


特稿/5座「小蠻腰」 線條優美抗風防撞

圖:5座「小蠻腰」 線條優美抗風防撞

  6日,在凜冽寒風中,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一行登上黃茅海跨海通道。汽車剛剛駛上橋面時,天空瀰漫着濃霧,整個橋身在海天一色中若隱若現。當採訪團抵達大橋中段下車,正好迎來燦爛陽光,雲開霧散,跨海通道嶄新的橋身清晰顯現出來,蔚為壯觀。通道上5座高矮不同的「小蠻腰」主塔,弧線十分優美。

  「這個『小蠻腰』設計其實是一項創新,因為黃茅海這邊曾經正面遇到過多個超強颱風,所以這個斜拉橋設計抗風力非常強,『小蠻腰』設計的橋樑,首要的特點是扛風,它的整體截面小,比A字形、門字形的橋更扛風。」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經理孫文晉(見圖)自豪地說,「小蠻腰」的設計還十分「防撞」,可以抵抗3萬噸到5萬噸的船隻撞擊。他還透露,主塔「小蠻腰」最細的地方腰圍為8米5。「除了考慮功能和實用外,我們設計時還請了攝影大師從美學上對大橋進行設計優化,盡量將大橋建成優美而挺拔的斜拉橋。」

  記者在大橋上走動時,可以望到海面上的海洋養殖魚排,猶如一艘艘貨船般,千帆競發,更讓人感到海天遼闊。橋面上有幾位身穿制服的工人正忙着為大橋通車做最後的修繕。在雄偉的大橋相映之下,他們忙碌的身影令人由衷敬佩。


記者手記/「大橋經濟」崛起 車暢人興財旺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在身處其中陪伴大灣區成長的5年來,記者印象最深的是見證了越來越多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跨海跨江通道群的「大家族」越來越「人丁興旺」。隨着交通設施上日益四通八達,灣區的物理距離正在縮小。大灣區的實力在不斷壯大,但城市間的距離則越來越緊密。

  從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到深中通道,再到即將開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這些「超級工程」不僅是交通設施的重要節點,更是見證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暢通的橋樑。

  以珠江口為中心,南沙大橋和虎門大橋位於內側,深中通道橫跨中部,而港珠澳大橋和黃茅海跨海通道則構築了外環。這些跨海跨江通道正逐漸構成一個環珠江口的「三環」交通網絡,不僅提升了區域內產業協同和人員往來的效率,也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

  伴隨這些跨海跨江通道不斷增加的,是「大橋經濟」的崛起,車暢人興財旺。這些大灣區「超級工程」通車之後,往往成為民眾熱門打卡點。記者看到,黃茅海跨海通道還會建設別具特色的服務區,將融入台山的僑鄉文化,建設半開放式服務區,在非節假日期間引導地方車輛進入服務區;設置房車營地,作為房車補給站。可以預想,未來也必將成為大灣區熱鬧的一環。


擁抱機遇/開平碉樓華僑古鎮 客流料翻倍


圖:位於江門的開平碉樓等景區預計在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迎來旅客新「流量」。\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黃茅海跨海通道本月通車後,位於江門的開平碉樓等景區預計亦將迎來旅客新「流量」。6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門開平碉樓自力村碉樓群、赤坎華僑古鎮等景區,不少景區負責人都表示已經做好準備,將擁抱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帶來的機遇。

  開平碉樓源於明朝後期,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鄉土建築,被稱作「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現存1833座。採訪團來到開平自力村碉樓群,看到碉樓群所在村落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間,與眾多的碉樓、居廬相映成趣。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負責人潘小明告訴記者,開平碉樓自力村景區一年旅客大概有50萬左右,預計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客流量會增長2到3成。

  採訪團隨後來到已有370多年開埠歷史的赤坎華僑古鎮。赤坎華僑古鎮建築目前正通過保護與活化利用,延續古鎮歷史風貌,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赤坎華僑古鎮副總經理方倫告訴記者,今年6月深中通道開通以來,來自深圳的客流比去年翻了兩倍,預期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之後,來自港澳和珠海的客流會增長1到2倍,預計明年會為當地帶來50到100萬的旅客量增幅。他稱,未來將為港澳遊客定製相關優惠措施。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江門報道

新聞聯大灣區行/黃茅海跨海通道 讓港車北上更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