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星期四
會務資訊
灣區媒體内蒙古行|包頭稀土產業龍頭引領 正成全球「磁芯」供應中心 金力永磁年產能將達4萬噸佔全球12% 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同心築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蒙古行聯合採訪團近日走進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在一片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內,機器轟鳴,生產線有序運轉,一塊塊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從這裏誕生,發往世界各地,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眾多領域。這裏便是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該基地未來年產能將達到4萬噸,佔全球總量的12%。

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秦俊峰向採訪團介紹情況。

  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秦俊峰向採訪團介紹,該公司一、二期年產 2萬噸項目已全面投產,三期年產2萬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綠色製造項目也已正式開工,第三期總投資達10.5億元。

  擴生產規模 推動技術創新

  秦俊峰說,該項目的建設,不僅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生產規模,更將推動公司在技術創新、綠色生產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金力永磁與新能源汽車、變頻空調壓縮機、風力發電等頭部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稀土中的一些粉末原材料。

  「我們的產品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風力發電機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秦俊峰向採訪團介紹道。據悉,釹鐵硼永磁材料可以讓空調耗電降低30%,讓新能源汽車電機以更小體積迸發更強動力。每天有50多噸高性能磁材從金力永磁包頭基地發往全球。據了解,該公司45%的產品用於變頻空調,35%流向汽車領域。

  同時,金力永磁還積極布局具身機器人、低空飛行器、軌道交通等領域。該公司正在研發的48SH無重稀土材料,將為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領域帶來材料應用革命。

  稀土儲量豐富 產業環境優越

  包頭作為中國重要的稀土產業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其稀土儲量豐富,且品種齊全,為稀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原材料保障。

  金力永磁選擇落戶包頭,正是看中了這裏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環境。「包頭豐富的稀土資源為我們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秦俊峰對採訪團表示。在包頭,像金力永磁這樣的稀土企業還有很多,它們共同構成了包頭稀土產業的龐大集群。

  包頭稀土產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企業數量的增加上,更體現在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產業鏈的日益完善。從稀土原材料的開採、冶煉,到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再到稀土應用產品的製造,包頭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稀土產業鏈。

  加大研發投入 注重節能減排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致力於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秦俊峰說,在生產過程中,公司注重節能減排,採用了一系列環保技術和工藝,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稀土金屬的一些原材料。

稀土金屬的一些原材料。

   隨着全球對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稀土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其市場需求日益增長。這為包頭稀土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着越來越多創新成果落地,包頭這片稀土資源富集地,正從原材料輸出地蛻變為全球高端製造的「磁芯」供應中心,為中國製造裝上最硬核的「中國芯」。

【特稿】沙海變寶地:生態綠洲 光伏長城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以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林草植被覆蓋率還不足兩成,經過25年的不懈治沙,今年林草植被覆蓋率將超越六成。沙漠變綠洲,吸引在香港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返鄉發展旅遊業,希望通過沙漠旅遊反哺生態治理,讓沙漠治理可持續。

摩托車等娛樂項目吸引眾多遊客參與。

  據了解,達拉特旗現有林地282萬畝(殘次林153萬畝),草地456萬畝,林草植被覆蓋率由2000年的17%上升至58.4%,庫布其沙漠治理率由2000年的61%提升到79.5%。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達拉特旗在治沙路上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效。

  生態與旅遊發展並重

  在達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現場,達拉特旗能源局幹部楊超介紹說,當地通過多種模式進行治沙,包括林草水利等項目治沙、新能源企業治沙、農牧民防沙治沙等。到 2025年,將實現境內林草植被覆蓋率達到 62.1%,庫布其沙漠治理率提高至 83.6%。

遠眺沙漠,遍地光伏。

  達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主要布局在庫布其沙漠和南部乾旱硬梁區。在庫布其沙漠,規劃總長133公里,平均寬約25公里、裝機規模2,700 萬千瓦的「光伏長城」,板下治理84萬畝、異地治理128萬畝。楊超提到,力爭到2030年,全旗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700萬千瓦,綜合治理面積292萬畝,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同增效。

  在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旅遊景區,旅遊區總經理李方介紹,經過 20 年的經營與發展,銀肯塔拉景區已經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 生態與旅遊發展並重,以原生態為未來度假特色。在生態方面,從2004年開始治理沙漠,目前銀肯塔拉景區內已經完成7萬餘畝的沙漠綠化,實現了對10萬畝沙漠的實際生態控制。在旅遊方面,近年來景區的旅遊市場影響力逐年增大且進步較快,2019 年接待12萬套票購買人次,2023年接待遊客 25.6 萬套票購買人次,景區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沙漠旅遊產品體系。

  李方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她取得碩士學位後決定回到家鄉達拉特旗。她坦言,「返鄉所做的事情就是在父輩們治沙的成果上,繼續發展旅遊產業,讓家鄉更富裕,並通過沙漠旅遊反哺生態治理,讓沙漠治理可持續。這也讓我在這片沙窩子裏找到了堅守下來的價值。」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喬輝、王月 內蒙古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王月 攝

灣區媒體内蒙古行|包頭稀土產業龍頭引領 正成全球「磁芯」供應中心 金力永磁年產能將達4萬噸佔全球12% 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