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星期三
會務資訊
港媒走進綠色漢中 見證生態保護成效

港媒採訪團一行在陝西漢中採訪。(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快看,那有一隻熊貓,秦嶺熊貓果然更像貓……」8月26日,香港媒體陝西漢中採訪團一行剛走進位於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的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便被兩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所吸引。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辦公室主任張寧告訴記者,佛坪縣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核心區域,大熊貓自然分布密度居全國之首,每平方公里就有一隻大熊貓活動。因此,佛坪縣被生物學專家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被譽為「中國熊貓第一縣」和「生物基因寶庫」。

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辦公室主任張寧介紹當地大熊貓保護情況。(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陝西漢中位於秦嶺以南,生態環境優美,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森林覆蓋率63.79%,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秦嶺四寶」棲息於此,榮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城市」。多年來,當地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的新路徑。據了解,此次採訪活動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組織,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鳳凰衛視、中通社、香港商報、紫荊雜誌社、巴士的報、 橙新聞、圈傳媒等眾多媒體參與。

港媒採訪團一行在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參觀。(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中國熊貓第一縣 種群數量達130餘只

8月的秦嶺,鬱鬱蔥蔥,雲霧繚繞山頭,似仙境一般。位於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的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內,四隻大熊貓悠然地吃着竹桿。「這隻大熊貓叫秦韻,是我們這裏的網紅,常常滑草、裝瘸、翻白眼,還會主動到欄杆邊與遊客互動。」張寧在受訪時,難掩對大熊貓的喜愛。

張寧告訴記者,佛坪大熊貓種群數量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10餘只,增加到現在的130餘只,其數量佔秦嶺大熊貓總量的1/3,棲息地面積擴大了近1倍,每平方公里就有一隻大熊貓活動。「目前,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共生活着4只大熊貓,分別是黨生、全運、秦韻三隻雌性大熊貓,以及雄性大熊貓佳佳。」

遊客在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內觀看大熊貓。(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據介紹,秦嶺大熊貓屬秦嶺亞種,相比四川大熊貓,它們臉更圓,模樣更像貓。而且秦嶺大熊貓胸腹部和背腹部略呈棕色,看起來更為獨特。「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秦嶺大熊貓比四川大熊貓更加古老。」張寧說。

記者在基地內看到,四隻大熊貓生活愜意,拿起竹桿吃得格外香。「秋季大熊貓主要吃竹桿,它們會像剝甘蔗一樣剝皮,只吃更香甜的部分。」張寧說,秦嶺大熊貓主要食用巴山木竹和秦嶺箭竹。在野外,它們還會採食麥冬等中草藥治病。而圈養的大熊貓食物更為豐富,除竹子、竹葉、竹筍外,還有蘋果、窩窩頭、胡蘿蔔、奶粉等,夏天還會吃西瓜避暑。

位於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的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內,大熊貓正在吃竹桿。(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據了解,如今的佛坪不僅是大熊貓的家園,也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之所。未來,佛坪基地將繼續致力於秦嶺大熊貓的保護與研究工作,為這一珍稀物種的繁衍生存貢獻力量 。

聚焦朱䴉保護 探尋生態發展之路

在漢中洋縣,「東方寶石」朱䴉的保護也受到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據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潔介紹,朱䴉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東亞地區,但20世紀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一度被認為滅絕。1981年,7只野生朱䴉在漢中洋縣被發現,從此拉開了朱䴉保護的序幕。

高潔介紹,洋縣朱䴉人工繁育中心起初是為救治野外病傷朱䴉,後逐步承擔起種群飼養、孵化、病傷救治及種源輸出等職能。從90年代至今,該基地已對外輸出朱䴉種源300多隻,助力國內多地及韓國、日本重建朱䴉種群。目前,園區內朱䴉數量達200餘只。

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潔介紹朱䴉保護情況。(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如今,隨着技術發展,無綫電定位追蹤、人工孵化等技術的應用,加上野外保護措施的加強,朱䴉種群數量逐漸增多。「現在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達1.1萬餘只,其中陝西境內朱䴉種群數量7700餘只,朱䴉棲息地也在不斷擴大。」高潔說,未來他們希望朱䴉能重現歷史分布地。

漢中洋縣的朱䴉人工繁育中心內,朱䴉正在覓食。(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與此同時,洋縣的朱䴉生態園每年亦吸引着眾多遊客紛至沓來。「朱䴉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遊客和朱䴉愛好者的到來,也為我們的生態旅遊發展帶來了活力。」高潔表示,他們將持續推進朱䴉保護事業,亦期待通過更多交流活動,讓朱䴉這張生態名片被更多人知曉。

生態保護成效顯 冀搭兩地交流橋樑

多年來,漢中當地的百姓將生態保護融入生活,偶遇大熊貓時,他們會主動讓路;見到朱䴉覓食,他們會主動避免驚擾;當地的農業種植,更是不施加任何農藥……在看似辛苦付出的背後,當地百姓也收穫了一條生態致富的路子:洋縣的有機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佛坪的中藥材及農產品,暢銷市場。佛坪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多次赴港推介自己的農特產品後,更是計劃在香港註冊國際貿易公司,希望將秦嶺山珍推向香港市場。

佛坪縣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翟玉軍表示,希望將他們的特色農產品銷售到香港市場。(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攝)

「以前總以為熊貓僅存於四川,此次漢中之行讓我們驚喜發現,秦嶺深處竟藏着這般可愛的佛坪熊貓。」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在受訪時表示,採訪團成員看到多隻不同形態的熊貓,均留下深刻印象。

他並表示,曾聽聞佛坪和洋縣是偏遠貧困的縣,但此次實地探訪,真切感受到當地脫貧後的巨變:旅遊業蓬勃發展,清新的空氣、豐富的山珍與優質農產品令人稱道。「我們將把漢中及秦嶺的生態之美與發展成果,呈現給香港觀眾與讀者,讓更多香港同胞了解這片土地的魅力,為兩地交流搭建更堅實的橋樑。」郭一鳴說。

大公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漢中報道

港媒走進綠色漢中 見證生態保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