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抗戰邊關畹町(中)
在畹町,最多人來參觀、追思的還是聞名中外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設立,是全國首個以紀念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為主題的紀念公園。建設這個公園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期間響應祖國召喚,從南洋回到祖國,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物資的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紀念公園於2015年12月建成,位於畹町崩龍山麓的花橋路,在320國道路北,距畹町鎮區1公里,北面緊挨畹町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40多畝。公園內的主體建築有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和紀念館。
更多
2025年03月1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機工文化打卡地(上)
生命凋零,但歷史並未遠去。越來越多的人走近南僑機工,特別是南僑機工的後輩們,成為了搶救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南僑機工史料的急先鋒和主力軍。昆明是滇緬公路的起點,也是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聚集地和訓練營,南僑機工在昆明留下的歷史文化最為豐厚。近些年來,昆明不僅是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的研究展示中心,同時也成為了南僑機工後輩們的聚集活動中心。
更多
2025年03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機工揭秘第一人
陳嘉庚的侄子陳共存非常重視並支持華僑大學教授林少川等學者對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的研究。他讀了林少川寫的《記滇緬公路的南僑機工蔡漢良》後,專門約見林少川,當面鼓勵並表示資助林少川在全國範圍進行南僑機工專題調查研究。林少川被南僑機工事跡深深感動,又為陳共存對南僑機工的真情感召,就下定決心要將南僑機工歷史作為課題來研究,記錄歷史,正本清源。1987年9月,在陳共存的資助,以及泉州華僑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林少川揹着簡易的行裝,帶着錄音、照相器材,持着陳共存致全國各地僑聯的親筆介紹信,隻身沿着滇緬公路考察,追尋南僑機工的史跡。
更多
2025年0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重走抗戰滇緬路(下)
2024年,是南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85周年,又正值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還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中國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頭,海內外華人華僑和南僑機工後人「重走南僑機工抗戰滇緬路」的活動達到高潮。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就組織了約200名南僑機工後裔、華人及僑胞代表,以自駕車隊的形式,重走南僑機工抗戰滇緬路。
更多
2025年02月01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重走抗戰滇緬路(上)
2011年7月7日(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紀念日)上午10時,百餘名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內地的南僑機工後裔聚集在昆明「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前,公祭紀念「南僑機工回國抗日72周年」。當時雲南仍在世的3位90多歲高齡的南僑機工,都在親人的攙扶下來到了紀念碑前參加公祭,緬懷自己的戰友。據有關統計,當年中國仍在世的南僑機工已不超過20人,在雲南僅有4人,都已是90多歲高齡。而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世的南僑機工也已不超過5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