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搜索 "文汇报,良心,爱国" 的結果
2025年10月11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鐵血江防茶馬渡(下)
 遠征軍的怒江重要江防陣地都在原茶馬古道渡口,除惠通橋臘勐渡和酒房打黑渡,還有栗柴渡、大沙壩渡、勐古渡、康朗渡、勐賴渡、龍潭渡等。在1944年5月大反攻時,遠征軍各級指揮官和美軍聯絡參謀沿怒江反覆實地勘察,最後選定的強渡怒江的渡口,都是江防穩固的老渡口,其中就有栗柴壩、勐古、大沙壩和打黑渡等12個渡口,沿線戰鬥的江防陣地長達150公里。
更多
2025年10月04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鐵血江防茶馬渡(中)
 惠通橋西南施甸縣姚關—打黑渡一帶約50餘公里的茶馬古道線,是遠征軍惠通橋東岸陣地之外另一處重要的江防陣地群。姚關地處施甸縣南端,平均海拔1,780米,屬古湖盆地,考古發現已有8,000年文明。古代有傣族、布朗族和彝族等多民族聚居,是南方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和驛站,曾設有江西會館、湖廣會館等,馬幫貿易繁榮。唐宋時期這裏稱「勐籠」(傣語意為「森林茂密之地」),元代時名老窯寨,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民族英雄鄧子龍在此築關禦敵,雅「窯」為「姚」,始稱姚關。
更多
2025年09月27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鐵血江防茶馬渡(上)
 怒江劈開滇西群山時,在惠通橋所在地段拐出一道蒼勁的弧線。這道弧線,既是地理的天塹,更是精神的坐標。滇緬公路沿着這條怒江峽谷的弧線盤旋,江水撞擊礁石的轟鳴緊緊相隨。這就是劈開橫斷山脈的大江和遠征軍在施甸境內鑄造的125公里江防線——拱衛中國抗戰大後方的核心防線。
更多
2025年09月20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一分鐘改變歷史(下)
西岸日軍很快發現東岸江邊中國軍隊陣地唱的是空城計,陣地守軍很少。於是日軍馬上重新組織兵力和火力,企圖一鼓作氣打過怒江,直驅保山。當晚7點半左右,日軍兩個步兵大隊和兩個野炮大隊加一個小隊,近5,000名步炮兵互相配合,向惠通橋東岸發起猛烈攻擊「壯烈渡河」。當夜渡江日軍打到東岸老魯田一帶山地,並控制了孩婆山附近的一些高地。
更多
2025年09月1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一分鐘改變歷史(中)
張祖武在危急關頭果斷炸橋,阻擋了日軍機械化部隊渡江侵入西南大後方腹地,被史學家稱為「一分鐘改寫了歷史」。但是,惠通橋被炸雖然一時阻住了日軍機械化大部隊,日軍過江東進的危險卻並未就此消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