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星期日
搜索 "人大" 的結果
2024年08月24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潞江壩上雙虹橋(上)
永騰驛道第三條古道是從永昌(今保山)過怒江雙虹橋,攀上高黎貢山百花嶺,再上到南齋公房,然後下山經江苴壩去騰沖。這是翻越高黎貢山古道的中線,也叫南齋公房古道,以海拔3,170米的高黎貢山南齋公房為最高控制點而得名。據說這條古道最早開闢於漢晉時期,是永昌郡向西經略今天騰沖、德宏之地的重要驛道之一。驛道經過多個歷史時期的擴建和改造,尤其是在唐代中期南詔王閣羅鳳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修鋪設。橫亘在怒江河谷上的雙虹橋,為「南齋公房古道」跨越怒江的主要通道,也是保山境內古道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橋樑。雙虹橋是怒江天塹的一把鎖鑰,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渡過怒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雙虹橋沒有修通之前,人們一般是走「北線」,即從怒江勐古渡口過江,翻越高黎貢山,經北齋公房埡口進入界頭到達騰沖。
更多
2024年08月01日
鄺美雲:以武俠小說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喜歡看港產電視劇、電影以及武俠小說的朋友,一定有聽過金庸先生的多部著作,作品中一個又一個鮮明而深刻的人物形象,《射雕英雄傳》的郭靖、黃蓉,《神雕俠侶》的楊過、小龍女,《天龍八部》的段譽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價值觀,故事內容精彩、情節引人入勝不在話下,也有展現出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更多
2024年07月26日
專家學者倡議建立永久性金庸紀念館
7月26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辦的「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文化學者、媒體代表及金庸作品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庸先生的文學成就及其對中華文化傳播的深遠影響。與會嘉賓及學者倡議成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令香港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更多
2024年06月29日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首批聯合採訪活動圓滿收官
6月29日,中國記協聯合香港新聞聯、澳門記協、廣東省記協組織開展的「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首批聯合採訪活動圓滿結束。中央駐粵媒體和粵港澳三地20余家媒體30余名記者赴廣州、佛山、肇慶三市,參訪企業、港口,走訪歷史文化場所,采訪有關負責人和在粵港澳人士,乘坐體驗無人駕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見證大灣區的建設成效,傳遞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勢和光明前景。
更多
2024年06月29日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首批聯合採訪活動圓滿收官
6月29日,中國記協聯合香港新聞聯、澳門記協、廣東省記協組織開展的「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首批聯合採訪活動圓滿結束。中央駐粵媒體和粵港澳三地20余家媒體30余名記者赴廣州、佛山、肇慶三市,參訪企業、港口,走訪歷史文化場所,採訪有關負責人和在粵港澳人士,乘坐體驗無人駕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見證大灣區的建設成效,傳遞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勢和光明前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