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星期五
搜索 "文滙報,良心,機工" 的結果
2024年12月14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中)
滇緬公路在抗戰初期搶築成功,對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想是一個有力的回擊。滇緬公路貫通後,通過滇緬公路運進中國的外援物資源源不斷,不斷增加。這些物資都是中國抗日前線急需的軍火給養。日本起先根本不相信積貧積弱的中國人,能於短期內在叢山密林中修築出一條一千多公里的「輸血大動脈」。滇緬公路建成通車後,眼看大批外援物資源源不斷輸入中國,日本政府對美英通過緬甸給中國提供戰爭物資極端惱怒,千方百計迫使美英切斷滇緬公路。滇緬公路不僅成為當時世界矚目的軍事要道,也一時成了國際外交鬥爭的焦點。
更多
2024年1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上)
中國遠征軍攻下松山,掃除了俯控滇緬通道咽喉惠通橋的橋頭堡,打通了西進緬甸的滇緬公路,為滇西大反攻的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提供了保障。滇緬公路,又稱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總長逾千公里,共翻越6座大山,跨過5條大江,是當年支撐中國抗日戰場戰略物資需要和大後方經濟補給的重要生命線。
更多
2024年11月30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後的故事
松山戰役結束後,當地人都傳說,每當黃昏或者陰雨天,仍然能聽見山谷裏傳來廝殺聲和槍炮聲。開車走滇緬公路的司機,在經過松山時都會屏息靜氣,肅然起敬。這表明,中國遠征軍松山抗戰可歌可泣的悲壯往事已被後來人在心裏「神化」,從中也可感到松山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座神山。多年來,這座神山上也產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更多
2024年11月23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役的歷史意義
松山戰役,可能是在中國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有名的戰爭。1944年松山戰役剛結束時,由於美軍的評價和宣傳,松山戰役一度名揚四海,全球皆知。但是由於蔣介石與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史迪威在指揮中國遠征軍作戰期間的矛盾,蔣介石不願意承認滇緬戰場和中國遠征軍的成就,認為這個戰場的成就和史迪威的個人功績是聯繫在一起的。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又因為「孫立人案」及中美建交等形勢變化,滇緬抗戰更成了一段諱莫如深的歷史禁區。由於國共政治因素,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宣傳緬北滇西抗戰。松山抗戰就只有在國家圖書館某些民國版圖書的那幾頁裏了,普通民眾知道松山戰役的人很少,去過松山這個偏遠地方的人更屬寥寥。直到改革開放前,內地對於中國遠征軍滇西緬北的反攻作戰,只有雲南為數不多的歷史學者在進行艱苦細緻的尋訪調查。最具參考價值的中國官方戰史資料,不過是一兩本作戰部隊編寫的敘事簡略的油印本小冊子。
更多
2024年11月16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日軍的「玉碎」(下)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反攻開始後,由於遠征軍第20集團軍猛攻高黎貢山南北齋公房古道,松山守備隊長松井秀治大佐率聯隊主力前往增援高黎貢山。守備隊長由野炮兵第56聯隊第3大隊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接任。金光惠次郎已經48歲,被同僚戲稱為「老少佐」。松井秀治帶走第113聯隊主力後,留在松山的日軍尚有第113聯隊4個步兵中隊,野炮兵第3大隊兩個中隊,並配屬有輜重兵、通信兵、衞生兵和給水兵等,還有慰安婦,總共有約1,340人。由於第113聯隊於1942年5月駐防松山後,礦工出身的聯隊軍人直接參與了對松山進行的兩年改造。他們對松山陣地的明碉暗堡和坑道溝壕了如指掌、十分熟悉,因而他們在戰鬥中懂得充分利用工事的優勢。接任守備隊長的金光惠次郎雖然對步兵作戰並不擅長,但他對防禦系統的設計非常工於心計。他給松山防禦體系的擴充完善和加密隱蔽又做了很多工夫,特別是加強了炮兵部署的隱蔽精準和快速機動。遠征軍發動進攻時,松山日軍已做好了一切準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