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怒江美麗公路(中)
怒江美麗公路全線蜿蜒盤亘,穿行於300多公里長的怒江大峽谷谷底,一路與咆哮奔騰的怒江相伴而行。怒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向河流,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怒江上游由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經過西藏那曲縣東,在流到西藏昌都洛隆縣嘉玉橋之前被當地藏族人稱為「那曲河」,藏語意思是「黑色的河流」。怒江流過嘉玉橋之後始稱怒江,這是因為怒江經過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大怒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之後轉向南流,進入今雲南省北部的怒族地區,被當地怒族稱為「怒江」。怒族語稱「阿怒日美」,意思就是「怒族人居住地區的江」。關於「怒江」得名的另一個說法是,怒江衝進雲南境內的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之中後,奔流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西岸高黎貢山的峽谷高差達5,000米,東岸碧羅雪山的峽谷高差達4,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而被稱為「怒江」。
更多
2024年06月02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茶馬古道變通途(下)
「丙察察」雖是現今自駕越野圈的新詞,但是實際上它早就是一條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走廊。丙察察穿越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接壤轉換地帶,是歷史上西北甘青地區氐羌族群南向流動的重要通道之一。這一區域是橫斷山脈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並流核心區,北向是藏族聚居區,順怒江南下是傈僳族聚居區,向西翻越高黎貢山進入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族聚居區,東北向以怒山山脈與康巴藏區連接,向東翻越碧羅雪山進入瀾滄江流域與瀾滄江河谷地帶的白族、納西族等民族進行經濟文化互動交流。察瓦龍是古代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怒江邊上的這條馬幫之路,已被歲月的印痕刻蝕進了山體上的縫隙,在綠色中延伸。
更多
2024年05月27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茶馬古道變通途(上)
察瓦龍小鎮上有家遠近聞名的旅館,是全國驢友們都喜歡的驛站。這家旅館的老闆叫陳坤,是四川巴中人。從陳坤飯店的窗口向怒江峽谷眺望,遠處群山逶迤,山巔覆蓋着皚皚白雪,臨近怒江江面的峽谷底部山坡上自然生長着一簇簇參差不齊「鋒芒畢露」的仙人掌,稍稍平坦的斜坡散落着木柵欄圍住的零星農田,田邊金黃色的青稞草垛展示着一個季節的結束與另一個季節的開始。再遠處,丙察察公路如一條灰白色的細線在山麓間繞行,陽光從雪峰背後冉冉升起,心急的自駕遊小車在公路上行駛騰起的塵土讓清晨的公路更顯狂野。每當從窗口看到「丙察察」公路上跑着的車和馬,談起「丙察察」線上的人和事,陳坤總是會想起在這裏的難忘歲月,感慨萬千!陳坤見證了丙察察的歷史變遷。
更多
2024年05月18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藏東南大門察瓦龍
通過大流沙後沿怒江河谷繼續往北,不到10公里就是察瓦龍鄉政府所在扎那村了。扎那村(現在已被稱為察瓦龍小鎮)在峽谷裏半山腰的一個坪壩上,很多新建築都是藍色的金屬房頂。遠看,藍色將那些傳統建築淹沒在了人們追求現代的錯覺裏。這裏位於察瓦龍鄉中部,原來只是梅里雪山西坡下怒江邊的一個藏族村,僅有100多戶人家。在這裏,運氣好可以看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更多
2024年05月12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怒江河谷大流沙
大流沙路段在察瓦龍南行9公里處的怒江邊,距離雲南怒江州丙中洛鎮約70公里。近距離觀看,這一片山體岩壁裸露,面目猙獰。山坡上鋪滿了大如拳頭、小如鳥蛋的石塊。碎石主要是堅硬的灰色石頭。令無數人「談之色變」的是,稍有風吹草動,大流沙面上大片的堅硬銳利的石頭,隨時可能從高高的陡坡上飛滾而下,在極速的滾動中又互相撞擊成碎石,並發出令人心膽俱裂的隆隆聲。若人車路過,車會被砸成碎片,人會被壓成肉漿。因此大流沙原來的名字當地人稱之為「飛沙坡」、「滾石坡」或石瀑。後來起「大流沙」這個浪漫的名字,是因為遠處遙望,看上去這一片好像流動的沙子,壯觀大氣,給人以一瀉千里、勢不可擋之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