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1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僑界奇人司徒美堂(中)
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經歷了從民主共和嘗試到軍閥割據、思想覺醒直至民族抗戰的複雜歷程,反映了近代中國在政治制度轉型、社會思想解放和民族存亡鬥爭中的艱難探索。
更多
2025年05月19日
玩兒盡莫扎特的「魔笛」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歌劇「魔笛」,極大的顛覆了傳統莫扎特原作歌劇風格,令觀眾有著十分不一樣的觀看體驗,甚至感覺是在香港地鐵上發生的故事,真是有趣。
更多
2025年0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重走抗戰滇緬路(下)
2024年,是南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85周年,又正值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還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中國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頭,海內外華人華僑和南僑機工後人「重走南僑機工抗戰滇緬路」的活動達到高潮。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就組織了約200名南僑機工後裔、華人及僑胞代表,以自駕車隊的形式,重走南僑機工抗戰滇緬路。
更多
2025年01月17日
大公報|郭一鳴:由《日落之前》談戰爭片
戰爭是電影界最喜歡的題材之一。前些天朋友推薦幾部外國大片,周末看了其中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澳洲影片《日落之前》(Before Dawn) ,講述一九一六年澳洲出兵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三個來自澳洲農場的年輕人當兵被派到法國戰場,每天不是行軍就是守在爛泥污水的壕塹,或是與德軍交火搏殺,澳兵一個接一個犧牲。經過漫長的九百零三天之後,戰爭突然結束,吉姆(麥爾斯·珀拉德飾演)一個人回到家鄉。牧羊場依舊安靜而空曠,迎接他的除了媽媽的擁抱,還有美麗的妹妹,可是父親卻因勞累過度已經去世。最後一組鏡頭是吉姆手上拿着離家從軍時父親送給他的煙斗,獨自默默坐在父親簡陋的墳前。殘酷的戰爭使吉姆變得成熟,而他的兩個夥伴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們和其他六萬名澳紐軍團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葬身異國。
更多
2024年12月13日
大公報|郭一鳴:巴黎聖母院重開有感
巴黎聖母院重開,是法國人的盛大節日,什麼第五任內閣倒台、什麼國內政治危機,通通讓路。重開儀式於當地時間十二月七日晚上七點左右開始,巴黎聖母院門前投射「Merci」(謝謝)等多種語言的聚光燈。巴黎大主教烏爾里希(Laurent Ulrich)以權杖敲擊教堂大門三下,象徵這座偉大建築重新開放。一千五百名嘉賓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有份參與救援和重建的工作人員進入聖母院時,獲全場鼓掌致敬。在開幕式音樂會上,著名指揮家杜達梅爾指揮演奏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祝賀這座古老的教堂戰勝命運,浴火重生。中國鋼琴家郎朗演奏法國作曲家聖桑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終曲」。郎朗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綵排照片,以及與杜達梅爾的合照,顯然為自己獲邀在這個隆重的場合演奏鋼琴感到驕傲。參加演出的還有美國歌手Pharrell Williams、《巴黎聖母院》音樂劇演員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