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空中的血與火(上)
中國駐印軍急切開進緬北,戰略目的是清除緬北日軍,在緬北修築一條連通印度東北到中國雲南的中緬印公路,即中印公路。日本佔領緬甸切斷滇緬公路後,為將美國援華物資成功運抵中國抗日戰場,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要開闢一條空中運輸線和一條陸上運輸線,即後來的「駝峰航線」和中印公路。時任同盟國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兼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是駝峰航線和中印公路的關鍵推動者。他作為美軍駐中緬印戰區的指揮官,為開闢駝峰航線和修築中印公路積極奔走,盡力斡旋。由於中印公路經過的陸地情形複雜,空中的駝峰航線先期開通。
更多
2025年03月15日
大公報|郭一鳴:看抗戰劇集,思兩岸情勢
幾天前出席一個飯局,有朋友的太太是抗戰名將後人,閒聊中我向其推薦電視劇《長沙保衛戰》,「張豐毅演薛岳,演得太好了。中國軍隊在長沙與數萬日寇決戰,國共同仇敵愾,非常精彩」。聽了我的介紹,她說「一定抽時間看」。
更多
2024年12月21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下)
從1938年9月通車至1942年5月因日軍佔領滇西而中斷,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日戰場獲取國際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被譽為抗戰的「輸血管」和「生命線」。滇越鐵路被日軍斬斷後,滇緬公路更成為中國聯繫盟國的唯一陸上通道,運輸更加繁忙。1941年全年,通過滇緬公路運入的物資比通車的第一年翻了兩倍,超過13萬噸。這些援華物資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增強了有利的物資基礎。在後來的中國遠征軍滇西大反攻中,滇緬公路又為遠征軍運送兵員9萬多人,汽車一萬餘輛,成為支持中國抗戰戰略大反攻的大動脈,為中國遠征軍的勝利提供了保障。自1938年到1945年,從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戰略物資共約77萬噸,其中軍用物資近50萬噸,這些物資對於中國的抗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多
2024年12月06日
大公報|郭一鳴:尹錫悅一着臭棋
幾年前跟幾個朋友組團到韓國旅遊,除了看風景進娛樂場所,筆者臨時建議加插一站:參觀朝韓邊境。那天天氣晴朗,我們搭指定旅遊巴士進入邊境禁區,途中有士兵上車檢查每一個人的證件,來到「都羅山驛」,大家下車集合,導遊叮囑我們要依照指示,不要自己亂跑。這裏有一個巨大的DMZ標誌,舉目所見:鐵絲網、軍機、紀念碑等等,到處都在提醒人們這個地方非常特殊。這裏原來有一個連接南北的火車站,月台還在,鏽跡斑斑的鐵軌上,停放一輛鏽跡斑斑的火車頭,時光倒流,彷彿可以聽到它當年進出月台時發出震耳的汽笛聲。最震撼是一條長長的地道,寬可通行小型車輛,據說是當年北方的朝鮮挖掘,假若不是被韓方發現,某一日突然大批朝鮮軍隊從地底下冒出來,直搗釜山、首爾(當年名稱「漢城」),朝鮮半島的歷史可能改寫。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