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葉中敏:金庸紀念館應有“武”又有“俠”

作者:前大公報主筆 葉中敏

「俠之大者」是這次金庸先生百周年紀念的主題。俠之大者,當然必須「好打得」、武藝高強,但光是「打得」而沒有一點是非善惡之心,沒有一點家國民族感情和氣概,那麼,這個「大」字恐怕還是得要打一點折扣。

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生涯始於上世紀 50年代中期的大公報系新晚報,而在此之後,他離開了新晚報、離開了愛國新聞陣營,自已辦起了明報,報道和評論立場與「舊東家」背道而馳。這之後,「大俠」名成利就,本人少提舊事,不少所謂知情者也「識做」免提,以至在頗長一段時期,不少「金迷」、「金粉」壓根就不知道「大俠」有這一段過去和淵源。而毋庸諱言,「舊東家」對此也並不多提,個別熱血老同事提起「小查」就喊打,年輕新記者則對金庸曾任職大公新晚感到不可置信,「唔係啩,有咁嘅事?」

幾近半個世紀的40多年後,「俠之大者」終於「出招」了,而且一出就是高招。

2009年4月29日下午,金庸來到鰂魚涌柯達大廈,進入當年位於此地的大公報社,隨行的秘書、司機、保安、護士小姐全留在大門外,他一個人就像一個老員工一樣輕鬆隨意地踏進了這個似曾相識的「老地方」。一輪款接、參觀、交談之後,主人家請客人題字留念,紙筆墨舖開,「大俠」題下了「評論自由、事實神聖」幾個大字,上款:金庸敬贈主人「大公報」。

一句「舊主人」,懷念前人舊事,銘記提挈情誼,不正正就是永記師門恩義和同門手足情份的「俠之大者」應有之義嗎?

不僅如此,「俠之大者」暱稱在座年輕編輯記者為「弟弟妹妹」,慨言自己因為有大公新晚這一段經歷而「青春無悔」,讚揚愛國報紙大公報為「一股清流」,更憤慨痛斥刊登色情「嫖妓指南」的《蘋果日報》為「下流報紙」,如此善惡分明、直斥其非,不也正是「俠之大者」之本色嗎?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與本港著名愛國實業家查濟民先生乃是同鄉同姓同族同鎮兄弟,兩人在九七回歸過渡期間同任基本法起草委員,兩人曾聯名提出了一個立法會選舉加委任、防止特區政府施政寸步難行的提案,稱為「雙查方案」,然當時未被接納,金庸其後亦請辭了草委職位,回歸後大量事實證明了「雙查方案」富於遠見的政治洞察力。

「雙查」交情非泛泛,內地改革開放後,查濟民率先成立「求是科技基金會」,每名一百萬元重賞獲獎科學家,聘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中國科學院周光召院長等為評審委員,每年在不同地方頒獎,有一年選點浙江大學,金庸應邀前往,在杭州頒獎之後,一行人同往海寧觀潮。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金庸名著「書劍恩仇錄」,主角陳家洛背景正是出自海寧陳國老家,書中亦有錢塘江大潮的場景描述。

「雙查」海寧觀潮,當地政府自是不敢怠慢,招待隆而重之,在江邊最有利的位置安排了座位,並且與上游不斷聯系,計算流速,在最適當的時間請嘉賓入座。果然,「雙查」一行坐下不久,隨著一陣陣轟鳴,大潮由一道線變成一幅牆,濺起大量水花,呼嘯而過,這時的金庸先生顯得心情激動,仿似進入了他自己筆下錢塘江畔爭雄、六和塔下惡鬥的武俠情景,河山壯濶,潮起潮落,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是年「求是」科技基金會的獲獎者,不是別人,正是足以令神州大地氣吞乾坤的神舟載人飛船團隊,由總設計師戚發軔和幾位火箭專家、飛船工程師等代表出席,想不到平日皓首穹蒼的頂尖科學家,見到「查大俠」和收到金庸餽贈的作品時,竟對書中人物黃蓉、郭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原來當時中央電視台正在製作和放映《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等電視武俠劇,大受歡迎,以至航天英雄「變身」武俠迷索取「大俠」簽名,而平日慣受追捧的金先生此刻卻臉紅起來,靦覥地說:武俠小說是虛構的人物,你們才是真真正正的英雄,是我們中國人的光榮!

「俠之大者」,以曲折生動的人物和情節吸引無數讀者,贏得名譽地位,然而,真正能令「大俠」折腰和服膺的,是祖國壯麗山河和為建設強大祖國而努力奮鬥的人們,而且,也正因有此胸懷和目光,「俠」才可以為「大」,才可以寫出具吸引力和令人難忘的作品。目下位於沙田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紀念館,只有「武」無「俠」,日後如有新的金庸紀念館,必須補上家國情懷、重情重義、尊重科學、好學不倦等多方面的內容,「俠之大者」才不至成為一句空話。


 相關鏈接:金庸紀念館 應有「武」又有「俠」\葉中敏 (takungpao.com.hk) 

葉中敏:金庸紀念館應有“武”又有“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