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搜索 "文匯報,抗日戰場" 的結果
2024年1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上)
中國遠征軍攻下松山,掃除了俯控滇緬通道咽喉惠通橋的橋頭堡,打通了西進緬甸的滇緬公路,為滇西大反攻的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提供了保障。滇緬公路,又稱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總長逾千公里,共翻越6座大山,跨過5條大江,是當年支撐中國抗日戰場戰略物資需要和大後方經濟補給的重要生命線。
更多
2024年11月30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後的故事
松山戰役結束後,當地人都傳說,每當黃昏或者陰雨天,仍然能聽見山谷裏傳來廝殺聲和槍炮聲。開車走滇緬公路的司機,在經過松山時都會屏息靜氣,肅然起敬。這表明,中國遠征軍松山抗戰可歌可泣的悲壯往事已被後來人在心裏「神化」,從中也可感到松山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座神山。多年來,這座神山上也產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更多
2024年11月23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戰役的歷史意義
松山戰役,可能是在中國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有名的戰爭。1944年松山戰役剛結束時,由於美軍的評價和宣傳,松山戰役一度名揚四海,全球皆知。但是由於蔣介石與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史迪威在指揮中國遠征軍作戰期間的矛盾,蔣介石不願意承認滇緬戰場和中國遠征軍的成就,認為這個戰場的成就和史迪威的個人功績是聯繫在一起的。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又因為「孫立人案」及中美建交等形勢變化,滇緬抗戰更成了一段諱莫如深的歷史禁區。由於國共政治因素,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宣傳緬北滇西抗戰。松山抗戰就只有在國家圖書館某些民國版圖書的那幾頁裏了,普通民眾知道松山戰役的人很少,去過松山這個偏遠地方的人更屬寥寥。直到改革開放前,內地對於中國遠征軍滇西緬北的反攻作戰,只有雲南為數不多的歷史學者在進行艱苦細緻的尋訪調查。最具參考價值的中國官方戰史資料,不過是一兩本作戰部隊編寫的敘事簡略的油印本小冊子。
更多
2024年11月22日
香港新聞聯訪城楊村 點讚浙江共富之路
在千年銀杏旁的書吧裏,收藏着幾十年前的老式收音機、首飾盒和煤油燈;木頭和紅磚搭起來的文藝小屋中,碼着整整齊齊的柴火;走在鄉間小道上,隨處可以見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覽館、木工坊相映成趣……21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了浙江寧波城楊村,這個通過藝術賦能,從落後小山村成為「網紅打卡村」的千年古村落,引得團員們嘖嘖稱讚,「綠水青山,景美民富,看到了浙江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
更多
2024年11月22日
香港新聞聯訪城楊村 點讚浙江共富之路
在千年銀杏旁的書吧裏,收藏着幾十年前的老式收音機、首飾盒和煤油燈;木頭和紅磚搭起來的文藝小屋中,碼着整整齊齊的柴火;走在鄉間小道上,隨處可以見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覽館、木工坊相映成趣……21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了浙江寧波城楊村,這個通過藝術賦能,從落後小山村成為「網紅打卡村」的千年古村落,引得團員們嘖嘖稱讚,「綠水青山,景美民富,看到了浙江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