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再度揚言加徵小包裹關稅之際,位於橫琴的一座跨境電商產業園裏,一場靜悄悄的市場轉向正在上演。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的園區,已有56家企業入駐,包括希音、唯品會、快手等頭部企業。
橫琴華發跨境電商招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雪梅接受記者採訪。
「我們調研發現,園區有八成企業做北美市場。」橫琴華發跨境電商招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雪梅說,「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後,我們就引導企業開始多元布局,尤其是轉向葡語國家和東南亞。」
為了幫助企業更精準落地新市場,園區配備AI選品、大數據分析工具,還引入AI拍攝、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企業只要輸入產品信息,系統就可以推送可能的爆品和目標市場。」劉雪梅介紹說,「企業一線反應很快,對政策變化特別敏感。我們也已啟動調研機制,計劃邀請政府、媒體與企業定期對話。」她坦言,政策上的及時調整,可以幫助跨境電商企業順利轉舵。
離開橫琴,香港文匯報記者轉場惠州,來到坐落於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潼湖生態智慧區已引進435宗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992.7億元人民幣。談及美國關稅戰對園區企業的影響,該區管委會改革創新辦主任黃春靈坦言,「美國濫徵關稅對我們一些製造企業確實有衝擊。」但他強調,當地亦在幫助企業尋找新出路,包括內銷轉化和海外多點布局。「我們鼓勵企業面向東南亞、非洲、歐洲等新市場,通過轉型應對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