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星期四
搜索 "文匯​報,怒江" 的結果
2025年01月2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最長壽南僑機工(下)
從1939年5月到1942年5月,翁家貴一直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物資。翁家貴所在的中隊一人一車,負責從下關到畹町,再到昆明,運送外國援華的軍用物資。他們駕駛的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道奇牌卡車,也有一部分是萬國牌的。當時,中國雲南省境內大概有一千多輛這樣的卡車在滇緬公路沿線運送美國援助中國的槍、炮、炸藥、汽油。翁家貴是車隊班長,他常常帶着五輛卡車,從昆明出發,拉炸藥到廣西柳州的兵工廠,修理保養汽車後再拉子彈炮彈送到廣西前線,到了兵站卸下彈藥後,再拉傷兵到柳州醫院。後來翁家貴的車隊轉到芒市,擔負從畹町到龍陵、遮放、保山、下關、昆明的運輸。他們運送過各種軍需物資和許多傷兵,也曾整車整車地運送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參戰。
更多
2025年01月04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公路上的英雄(中)
1942年5月5日,隨着一聲巨響,滇緬公路的咽喉要道—怒江 惠通橋,被中國遠征軍守橋官兵為堵截侵緬日軍追擊而炸毀。回望身後騰起的巨大煙塵,剛剛通過橋面的運輸車隊的南僑機工們,心有餘悸的同時,皆有劫後餘生之感。但南僑機工中的許多人卻因此被滯留在了怒江以西的淪陷區。據有關記載,惠通橋被炸毀時,有數百名南僑機工、近千輛汽車及數萬名緬甸華僑難民未及過橋而被阻於怒江天險。
更多
2024年12月2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公路上的英雄(上)
在滇緬公路這條抗戰運輸生命線上,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永遠值得國人和全世界炎黃子孫銘記,他們就是來自南洋(南亞和東南亞)各地的華人華僑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南僑機工,就是那個特定歷史時期裏,滇緬公路上耀眼的明星。他們遠渡重洋,毀家紓難,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壯舉。
更多
2024年1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上)
中國遠征軍攻下松山,掃除了俯控滇緬通道咽喉惠通橋的橋頭堡,打通了西進緬甸的滇緬公路,為滇西大反攻的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提供了保障。滇緬公路,又稱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總長逾千公里,共翻越6座大山,跨過5條大江,是當年支撐中國抗日戰場戰略物資需要和大後方經濟補給的重要生命線。
更多
2024年11月09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松山日軍的「玉碎」(上)
中國遠征軍在松山全殲日軍「戰爭之花」臘勐守備隊,是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成建制聯隊(團),也是日軍在亞洲戰場的第一個所謂「玉碎」戰。「玉碎」一詞,出自中國史書《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電台於1943年5月31日報道日美阿圖島爭奪戰日軍守備隊全員覆沒消息時首次使用該詞,用以表示「戰鬥到最後一人」。 此後「全員玉碎」一詞頻頻出現在日本政府的戰報上。日本人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只有3次是他們所說的「玉碎戰」,也就是日軍被全部消滅。這3次分別發生在滇西的松山、騰沖和緬北的密支那。這三個地方的殲滅戰都是中國遠征軍打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