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台山華僑多英烈(上)
去年(2024年)是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爭85周年。《江門日報》對這段歷史又進行了採寫,其中特別採訪了台山籍南僑機工、「當代花木蘭」李月美和另一位台山籍機工黃藝民的後人。
更多
2025年04月24日
預防極端情況 中企國產化對沖風險
美國近期肆意掀起關稅戰,讓人擔憂會否再次升級對中國科技和製造企業的限制,帶來技術封鎖或斷供風險。記者走訪部分珠三角企業發現,從AI芯片到營養品,國產替代、原料換道,正成為企業對沖外部風險的現實選擇。「即使未來最極端的斷供情況出現,我們相信中國AI廠商的能力能撐起算力底座。」來自芯片研發企業的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CFO兼董秘鄧浩然表示,公司在核心芯片技術上正加快自主攻關,力爭實現關鍵節點的國產化。
更多
2025年02月15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英雄末路當磨折(上)
要說重走滇緬公路,不能不說到福建泉州華僑大學的林少川教授。林少川是福建泉州人,1982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到泉州華僑大學任教,主要研究華僑歷史文化。他從1986年開始多次遊走滇緬公路,在滇緬公路沿途尋訪、瞻仰被歷史遺忘的南僑機工及他們的後人,深度挖掘、記錄和研究南僑機工的歷史文化。他編著出版了許多有關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的珍貴作品,並到海內外演講南僑機工的英雄史詩,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為南僑機工史跡重新燃起世人的關注作出了重大貢獻。
更多
2025年01月1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最長壽南僑機工(上)
2015年9月23日18時22分,103歲的抗戰南僑機工翁家貴因病搶救無效在雲南保山離世。翁家貴於1912年出生在海南瓊海文嶺村,但他的祖籍是福建莆田,後來才遷移到海南。翁家貴15歲告別父母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投靠親戚,打工謀生。他做過橡膠園的割膠工人和咖啡店、餐廳的服務生,也當過廚師。學會說當地話後考了駕照,成了一名的士司機。1939年2月,27歲的翁家貴與其他53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成為第五批回國南僑機工。翁家貴始終不會忘記,他們在馬來西亞檳城坐船要離開碼頭時,岸上送行的人山人海,很多人很激動,把帽子拋向空中,拋向海裏,碼頭棧橋都被送別人群踩斷,很多人掉進海中……
更多
2024年12月2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公路上的英雄(上)
在滇緬公路這條抗戰運輸生命線上,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永遠值得國人和全世界炎黃子孫銘記,他們就是來自南洋(南亞和東南亞)各地的華人華僑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南僑機工,就是那個特定歷史時期裏,滇緬公路上耀眼的明星。他們遠渡重洋,毀家紓難,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壯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