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星期四
搜索 "文匯​報,金庸研討會,彥火" 的結果
2024年08月10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下)
百花嶺上仍有許多古驛道和馬站等遺址,其中不少就分布在高黎貢山保護區保護站周邊。在百花嶺保護站至高黎貢山東坡二台坡一帶山樑上,就有一段保存較完好的古道石板路,據說為保山穿越高黎貢山下騰沖的古道中線路徑之一。據了解,此古道最早形成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期作為南詔大理國官營驛道擴修為石板路。元代驛道改走南線後,長期作為民間商道使用,直到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才被廢棄。現存古道總長約6公里,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米左右,除少數地方稍有坍塌外,多數路面保存完好。
更多
2024年08月08日
香港文匯​報 | 彥火:也談金庸紀念館
今年7月26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辦的「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於香港大文集團總部舉辦。與會的新聞界人士、社會人士、議員等60人參加。這次會議旨在倡建金庸紀念館。目前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地下有一個近2,000呎的金庸館。
更多
2024年08月03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中)
蜿蜒穿梭於崇山峻嶺中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不是單向線性的,而是多向立體的、互聯互通的。路網的通達如同接力賽,每一段路都在特定的歷史語境和地理區位中發揮着各自的功能。路與路的匯聚最終完成南方絲綢之路的整體「書寫」,而散布在這些路途中眾多的廊橋驛站、石刻碑記、古鎮廟宇、歷史傳說、詩詞歌謠等文化遺存,為後人提供了追溯歷史的直接證據。
更多
2024年08月0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每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 ——「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在港舉辦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以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表達,為全世界的華文讀者構築起「有情有義」的武俠世界,影響力經久不衰。
更多
2024年08月02日
黃紹成:《射鵰英雄傳》中的梁林故事
梁羽生先生在〈金庸、梁羽生合論〉中說過:「金庸的故事是有藍本的。」大家熟知的小說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之「碧鴛」,就是指梁思成和林徽因這一雙懷著碧血丹心,為國為民的學者鴛侶。以往我不明白為甚麼金庸會為角色的坎坷遭遇而黯然神傷,淚濕稿紙。現在明白了,因為他寫的皆為真人真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