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星期五
搜索 "茶馬古道" 的結果
2024年08月31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潞江壩上雙虹橋(下)
據有關資料考證,雙虹橋由清代永昌(今保山)知府陳孝升倡建,民國12年(1923年)重建。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時任永昌知府的陳孝升體察民情,為解決怒江兩岸的老百姓過江難、行不便的疾苦,遂倡議在怒江上建一座跨江之橋。首先是籌款籌糧,招募工匠,然後實地考察建橋地址。傳說選址還真有一番周折。據傳初選的橋址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選在了距現在橋址約400米左右處的江灣。但工匠們在江灣橋址建橋墩時發生了怪現象:工匠們白天砌起的橋墩第二天清早就消失了。
更多
2024年08月10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下)
百花嶺上仍有許多古驛道和馬站等遺址,其中不少就分布在高黎貢山保護區保護站周邊。在百花嶺保護站至高黎貢山東坡二台坡一帶山樑上,就有一段保存較完好的古道石板路,據說為保山穿越高黎貢山下騰沖的古道中線路徑之一。據了解,此古道最早形成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期作為南詔大理國官營驛道擴修為石板路。元代驛道改走南線後,長期作為民間商道使用,直到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才被廢棄。現存古道總長約6公里,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米左右,除少數地方稍有坍塌外,多數路面保存完好。
更多
2024年08月03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中)
蜿蜒穿梭於崇山峻嶺中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不是單向線性的,而是多向立體的、互聯互通的。路網的通達如同接力賽,每一段路都在特定的歷史語境和地理區位中發揮着各自的功能。路與路的匯聚最終完成南方絲綢之路的整體「書寫」,而散布在這些路途中眾多的廊橋驛站、石刻碑記、古鎮廟宇、歷史傳說、詩詞歌謠等文化遺存,為後人提供了追溯歷史的直接證據。
更多
2024年07月16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茶馬古道變綠道
小沙壩服務區是怒江美麗公路綠道的起點。許多遊客由此沿着綠道漫步或騎行。怒江美麗公路綠道建設是怒江美麗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美麗公路是國家交通運輸部國省幹道改造重點項目、雲南省「大滇西旅遊環線」規劃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交通+旅遊+產業」綜合交通發展理念,同期要建設智慧平台、綠道、地質災害治理、怒江花谷等,最終把怒江美麗公路建成集安全暢安舒美、旅遊休閒觀光、民族文化體驗、自助自駕服務、體育健身度假、生態文明展示、科考科普探險、影視拍攝基地、特色農業發展、智慧信息平台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高品質工程,向世人展現怒江大峽谷的風光美、環境美、村寨美和生活美。其中綠道建設是重要一環。
更多
2024年06月08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怒江美麗公路(上)
丙察察不僅成為了從雲南進西藏最便捷的滇藏新通道,而且也被國家公路網規劃變身為國之大道G219的核心路段。G219國道,有新舊兩個概念。老的G219就是所謂的「新藏線」,起於新疆葉城縣,終於西藏拉薩,全長約為2,500公里,是以往七條傳統入藏線路中最長的。國家調整整合G219國道後,新的G219國道起於新疆喀納斯,終於廣西東興市,覆蓋了中國西北、西南的全部邊境地區,是聯通我國西部邊境線的主動脈,全長達10,065公里,成為中國最長的國道,被自駕遊愛好者稱為「國之大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