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公路上的英雄(下)
2022年10月29日上午8時零4分,世上最後一位南僑機工蔣印生在重慶市永川區去世,享年96歲。蔣印生祖籍廣東,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華僑家庭。清朝末年,他祖父母到印度謀生,成為當地有名的醫生;他父親和哥哥也都當了醫生。家境富裕幸福,有房有車。蔣印生9歲就學會了開車。1939年8月,不足13歲的蔣印生瞞着父母悄悄報名參加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被安排在第九批。抗戰勝利後,蔣印生留在國民黨部隊任駕駛員,後來隨部起義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在解放軍當運輸兵,曾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後來從部隊轉業到重慶一家運輸公司,又開了20多年客車,被評為國家特級駕駛員,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更多
2025年01月11日
大公報|郭一鳴:歲末讀兩則新聞有感
年近歲末,春節將臨。讀到兩則內地新聞充滿正能量,與各位讀者分享。第一則是關於雷軍重獎工程師。報道指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宣布,為表彰對集團有傑出貢獻的工程師,決定將連續六年派發的「百萬美金技術大獎」,升級為「千萬技術大獎」,獎金增至一千萬元人民幣,折合約一百三十八點二萬美元,漲幅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二。報道指,今年獲得這一最高榮譽大獎的是「小米超級電機V8s」項目組,從新聞配發的圖片可見,上台領取這個最高技術獎項的一共有九人,平均每個成員可獲一百一十一萬元人民幣,他們和家人可以過一個肥年。
更多
2025年01月04日
大公報|郭一鳴:新年盛事好意頭
記得去年元旦有報紙用「逾30萬人夾岸賞煙花迎2024」做大標題。一年之後,迎接二○二五年的維港煙花匯演,標題變成「四十萬人夾岸賞煙花」。人數增加十萬,氣氛更加熱鬧,但秩序井然。我很喜歡「夾岸」二字,一下子把維港兩岸的距離拉近。《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寫的是仙境。還有詩句「夾岸桃花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據說原詩是「夾路桃花風雨過,馬蹄無處避殘紅」,若論意境,桃花夾路遠不如夾岸桃花。古人詩文中的「夾岸」,與今日之維港「夾岸」,空間距離不是一個量級。假如從太空俯瞰地球,相隔一個太平洋的兩大洲,是否也可以用「夾岸」來形容?
更多
2024年12月27日
大公報|郭一鳴:一部四十年厚積薄發的作品
六年前,時任武漢華中師大校長楊宗凱教授來港出席活動,我向他介紹華中師大一附中的李海平老師,當時李海平被港島某名校透過優才計劃聘為中文教材顧問,來港已經兩年。楊校長高興地對李老師說,「請你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認真研究總結香港和武漢兩地兩制的中學教育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鑒,特別是香港的教學有哪些值得武漢和內地學習,將來寫一本書,我請你到母校的教育學院去講課」。今年夏天,海平兄約滿退休回武漢之前,拿出一本四百多頁的書稿《語文高體驗課堂:實踐與理論》,希望我寫一篇序。日前海平兄催稿,說書稿已交到出版社準備排版,就等我的序呢。
更多
2024年12月21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下)
從1938年9月通車至1942年5月因日軍佔領滇西而中斷,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日戰場獲取國際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被譽為抗戰的「輸血管」和「生命線」。滇越鐵路被日軍斬斷後,滇緬公路更成為中國聯繫盟國的唯一陸上通道,運輸更加繁忙。1941年全年,通過滇緬公路運入的物資比通車的第一年翻了兩倍,超過13萬噸。這些援華物資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增強了有利的物資基礎。在後來的中國遠征軍滇西大反攻中,滇緬公路又為遠征軍運送兵員9萬多人,汽車一萬餘輛,成為支持中國抗戰戰略大反攻的大動脈,為中國遠征軍的勝利提供了保障。自1938年到1945年,從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戰略物資共約77萬噸,其中軍用物資近50萬噸,這些物資對於中國的抗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