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星期四
搜索 "文匯​報,茶馬古道" 的結果
2025年03月29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滇緬抗戰邊關畹町(上)
除昆明外,抗戰時南僑機工的另一個集中點是雲南龍陵的畹町,這裏是滇緬公路中國境內的終點、進入緬境的起點,現在還是我國320國道的終點。畹町是滇緬公路境內境外的聯結點,也是當年南僑機工從緬甸搶運抗戰物資回國的第一站。抗戰物資從緬甸仰光港口搶運到畹町,即被視為搶運回國。機工從緬甸搶運回國的抗戰物資,很多都先存放畹町,然後再分運內地各抗日戰場。因此當年分配在臘戌至畹町、畹町至芒市保山一線的南僑機工,有三個華僑先鋒大隊,分駐芒市、遮放、臘戌,他們是西南運輸處駕駛和修理的主力軍。畹町花橋路有個南僑村,就是當年南僑機工在畹町的主要聚集地。
更多
2025年01月1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最長壽南僑機工(上)
2015年9月23日18時22分,103歲的抗戰南僑機工翁家貴因病搶救無效在雲南保山離世。翁家貴於1912年出生在海南瓊海文嶺村,但他的祖籍是福建莆田,後來才遷移到海南。翁家貴15歲告別父母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投靠親戚,打工謀生。他做過橡膠園的割膠工人和咖啡店、餐廳的服務生,也當過廚師。學會說當地話後考了駕照,成了一名的士司機。1939年2月,27歲的翁家貴與其他53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成為第五批回國南僑機工。翁家貴始終不會忘記,他們在馬來西亞檳城坐船要離開碼頭時,岸上送行的人山人海,很多人很激動,把帽子拋向空中,拋向海裏,碼頭棧橋都被送別人群踩斷,很多人掉進海中……
更多
2024年12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中國抗戰生命線(上)
中國遠征軍攻下松山,掃除了俯控滇緬通道咽喉惠通橋的橋頭堡,打通了西進緬甸的滇緬公路,為滇西大反攻的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提供了保障。滇緬公路,又稱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總長逾千公里,共翻越6座大山,跨過5條大江,是當年支撐中國抗日戰場戰略物資需要和大後方經濟補給的重要生命線。
更多
2024年10月12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遠征軍血戰松山(中)
擔任主攻松山的是第71軍新編第28師。新28師原屬國民黨第66軍,第一次滇緬戰役時第66軍不戰自潰,造成整個戰線的崩潰。戰後軍長、師長被撤。這次被派主攻松山,是因為當時的遠征軍高層都認為松山能輕鬆拿下,所以只需派出戰鬥力不強的新28師就足夠。因而新28師此番渡江反攻,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他們為了洗刷昔日戰敗之恥和今日遭人白眼之辱,急於尋機開戰。
更多
2024年09月14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雲天上的抗日戰場(上)
過雙虹橋的馬幫在江畔的燙習村休整補給後,沿高黎貢山東坡一路向西南上山,在攀上至高點南齋公房之前,必經一個叫「大塘子」的驛站並在驛站休整。大塘子驛站在高黎貢山東坡的大魚塘村,位於百花嶺以北2公里處。這裏西靠高黎貢山主脈,東有麻栗山屏障,東北有窪口與怒江邊燙習村相通,海拔高程為1,356米,是一個戰略要地,素為古道從雙虹橋過江經燙習村西上高黎貢山的必經之地和中途歇腳點,既是永騰古道北線翻越高黎貢山的第一個驛站,也是永騰古道中線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驛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