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昆明外,抗戰時南僑機工的另一個集中點是雲南龍陵的畹町,這裏是滇緬公路中國境內的終點、進入緬境的起點,現在還是我國320國道的終點。畹町是滇緬公路境內境外的聯結點,也是當年南僑機工從緬甸搶運抗戰物資回國的第一站。抗戰物資從緬甸仰光港口搶運到畹町,即被視為搶運回國。機工從緬甸搶運回國的抗戰物資,很多都先存放畹町,然後再分運內地各抗日戰場。因此當年分配在臘戌至畹町、畹町至芒市保山一線的南僑機工,有三個華僑先鋒大隊,分駐芒市、遮放、臘戌,他們是西南運輸處駕駛和修理的主力軍。畹町花橋路有個南僑村,就是當年南僑機工在畹町的主要聚集地。
兩國一橋畹町橋。 作者供圖
畹町,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與誘惑,它像是一扇半掩的門,引領着人們踏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畹町,係傣語譯音。傣語意思為「太陽當頂的地方」,有陽光普照、萬物生長之意。這裏自古就是我國西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之一。畹町原是一片豺狼出沒的荒野之地。一條羊腸小道,就是通往境外的「驛道」;畹町河邊的一間破茅屋,即是過往商販飲馬歇腳的「驛站」。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畹町修通公路以前,由四川經大理、保山、龍陵、芒市、遮放、嘎中、黑山門,從畹町出緬甸最終抵達印度的古驛道,一直在通行。1928年,為往來緬甸方便,芒市土司和遮放土司徵調民工分段負責,修築了芒市到畹町的簡易公路,並與緬甸臘戌公路連接。同時在畹町河上建起了一座只能供行人、馬幫和小轎車通行的木板橋。這條簡易公路為後來修築滇緬公路芒市至畹町段奠定了基礎。
畹町很小,小到只有103平方公里,人口僅1萬多。但畹町很美,每年吸引眾多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畹町的魅力是撲面而來的異域風情。這裏是傣族人的聚居地,傣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無處不在。從精美的傳統金頂建築到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從悠揚的葫蘆絲音樂到熱情奔放的象腳鼓舞,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沉醉。一簇簇的鳳尾竹,是傣家人村落旁的標誌景色。傍晚,漫步在畹町小巷中,能偶遇一場即興的傣族歌舞表演,那歡快的節奏、動人的旋律,能久久迴盪在你的耳畔。在徐徐的微風中,飄來《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歌聲,沁人心脾!
畹町小鎮的街道,從這頭走到另一頭也就是十來分鐘的路程。街道不寬有點窄。但小鎮街巷裏還有不少民國時期的建築,如畹町口岸的鐘樓、世界郵票博物館及中央銀行舊址等。走在街上,彷彿回到了民國那個年代。街道兩旁,玉石店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玉石在燈光下閃爍着誘人的光澤,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玉石愛好者和遊客。緬甸商人們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與顧客討價還價,空氣中瀰漫着一種異國他鄉的市井氣息,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生活情趣。
畹町很大,畹町有一城兩國、一橋兩國、一河兩國、一壩兩國的邊境奇觀,大到承載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成敗的重任。畹町需要慢慢地去讀,讀懂它的歲月滄桑,讀懂它曾經的輝煌繁榮,讀懂它的光榮歷史印跡。畹町是一座抗戰名城、外交名城、商貿名城、旅遊文化名城,擁有厚重的抗戰文化、外交文化和邊關文化。畹町是一段讓國人永遠忘不了的記憶……
1938年8月滇緬公路開通,跨越畹町中緬界河的單孔石拱橋亦同期建成,滇緬公路通車儀式在畹町的石拱橋頭舉行。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畹町成為了滇緬公路之鎖鑰,其後在我國抗戰史、外交史和邊貿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畹町成為世界聞名的抗戰名城,還被人稱為中緬邊境「小香港」。畹町橋也見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成為為祖國抗戰立下奇功的抗戰名橋。
滇緬公路開通後,畹町擔負起了抗日救國的歷史重任,迅速成為中美英三國盟軍的大本營和抗戰物資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輛軍車,從這裏將從緬甸運進來的大批抗戰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各地,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戰場。1942年初,為保衛滇緬公路,保衛大西南,中國遠征軍雄赳赳跨過畹町橋,首次入緬作戰。1944年中國遠征軍對侵佔滇西的日寇全面反攻,在畹町黑山門和回龍山與日軍展開收復祖國西南的最後決戰,殲滅大量日軍,把侵略者從畹町徹底趕出國門。1945年1月21日,中國遠征軍在畹町舉行升旗儀式,為滇西大反攻劃上最後勝利的記號。滇西抗戰的勝利「創全殲守敵之範例,開收復國土之先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畹町也一戰成名,蜚聲海內外。
新中國成立後畹町成為一座友誼名鎮。1950年4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第一面五星紅旗插上畹町橋頭,宣告畹町和平解放,標誌雲南全境解放,也標誌着我國三年解放戰爭在大陸全面勝利結束。畹町橋從此成為聯繫中緬胞波情誼的綵帶。1956年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期間,曾在畹町下榻。當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與緬甸吳巴瑞總理從畹町橋步行入境,在畹町橋頭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這是周總理一生中唯一一次步行回國。這一外交活動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成為和平外交的光輝典範。畹町橋旁至今還有周總理「中緬友誼,萬古長青」的巨幅宣傳畫。「百年畹町橋,國際大通道」,現今的畹町,是中國最小邊境城市的國家級口岸。畹町橋於201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彰顯了其在歷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在畹町鎮區中心,距畹町國門不足百米的滇緬公路中方末端一公里路段兩側,有個畹町邊關文化園,園區有一街十三館:中緬國際民俗風情街和遠征軍抗戰紀念館、抗戰老兵村村史館、中緬民俗文化館、中緬友好紀念館、民國中央銀行畹町分行舊址、畹町國際郵件互換局舊址、中緬勘界會議會址和古董車博覽館、世界禁毒博物館(緬甸)等。其中民國中央銀行畹町分行舊址、畹町國際郵件互換局舊址、中緬勘界會議會址屬於歷史遺址修繕。中緬民族風情街展示了邊關少數民族、緬泰風情及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大邊關風情風景;博物館群用13個場館全面詮釋了小鎮抗戰文化、外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歷史文化。
相關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3/29/AP67e70067e4b05fb0b33b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