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说起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公园,大家都会传颂一位叫林晓昌的企业家和他义父南侨机工林福来的故事。林晓昌原名黄晓昌,福建省晋江人,1979年到畹町做边贸生意。1983年,黄晓昌结识无儿无女的南侨老机工林福来,了解到林福来参加南侨机工从南洋来云南滇缅公路抢运抗战物资的传奇经历。
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林晓昌向记者介绍他为南侨机工做的文化墙。 作者供图
林福来原籍福建厦门,出生在马来亚太平县一个华侨小商贾家庭。1939年2月,21岁的林福来和几个爱国华侨青年一道,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他未婚妻的父母反对他加入南侨机工,他毅然解除了婚约。他所在的西南运输处第十四大队,主要任务是从下关把九大队运抵的军火和汽油等抗战物资运往昆明。战事吃紧时,他们也必须驱车前往芒市、遮放等地直接装运,工作量巨大,大部分时间都是风餐露宿于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是在缺乏机械设备的艰苦条件下,使用原始工具人工开凿抢修而成,因此路况极差,山高谷深,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异常险峻。有一次,林福来从保山抢运军火回下关,在永平至下关路段,碰上一辆对头车,眼看两车即将相撞,如果引起军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他猛打方向盘,卡车失去控制,连人带车翻滚下山洼,翻滚过程中他被从驾驶室甩出,跌落在地上,还没等他缓过神,几箱散落的弹药箱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脸、身、腿部多处负伤,小腿部还被剜去一块肉。当时幸未引起弹药爆炸,恰又得到机工战友及时救援。
新修的公路难走不说,还常常在半路上遇到日军的空袭,不少机工被炸得车毁人亡。林福来他们抢运完物资,在返程的路上见到汽车残骸,就会靠边停车去搜寻战友的遗骸。三年中,仅他们收殓的遗体就有一百多具。由于不知死难者的名字,就地掩埋时插根树枝或放块石头留作记号,以待战争胜利后再来重新安葬。日军占领缅甸,在缅甸的南侨机工便向国内撤退,林福来在途中搭救了逃难的原籍福建的许姓华侨同胞一家五口。他驾驶的车刚过惠通桥,国民党守军就为阻止日军过江炸毁了桥。林福来在楚雄安顿好许姓华侨一家,继续驱车前往昆明抢运物资。但一到昆明,他们就被西南运输处莫名其妙地解雇了。后来他应召在中美航空公司当驾驶员,到中美航空公司的印度丁苏加飞机场,负责运输汽油和大锡锭等军需物资。1944年底,他又回昆明到西南运输处设在保山的交通部第四运输处参加抗战,继续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物资。
抗战胜利后,林福来因当时滇缅公路仍需驾驶员,就留在了云南,后与曾搭救过的许姓华侨家大女儿成了婚,随许家辗转到缅甸谋生。在去缅甸的一路上,林福来又找到并掩埋了不少战友和同胞的遗体。到缅甸后,林福来先后在九谷、瓦城一带居住,主要帮一个车行老板开车运货,常常往返腊戍、仰光等城市。1952年,念念不忘滇缅公路牺牲战友的林福来下决心离开许家回国,选择在中缅边境的滇缅公路重镇畹町定居,因为他希望能亲眼看到牺牲战友早日得到安居。
定居畹町后,他经常沿着滇缅公路,凭着原先记忆寻找原来掩埋战友遗体时作的标记。然而,不仅因为岁月变迁和雨水冲刷,很多战友的埋骨地已无法找到,而且他的密林寻访招来了横祸。当时边防军巡逻看见他在深山老林里到处寻觅,还边找边作记号,就把他当成「特务」拘押,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刑满后,他被安置在湾甸农场当技术工,培训开车与汽车修理。一晃就过去了19个年头,在此期间,他又组建了家庭。1979年冬,林福来与妻子王英娘回到畹町定居。1986年5月,在畹町侨联的帮助下,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
黄晓昌被林福来和南侨机工的身世、经历和对抗战的贡献、对祖国的忠诚深深感动。为了照料、赡养林福来夫妇,为老人养老送终,黄晓昌认了林福来做义父,并把自己的姓也改成了林,改名为林晓昌。从此,林晓昌也与南桥机工这个群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照顾好年迈的林福来老人,1992年林晓昌全家从缅甸回国,定居畹町。1994年10月,林福来逝世,他最大的遗愿就是让战友们的忠魂回归故里。
林福来老人去世后,林晓昌为完成义父遗愿,唤起各方对南洋华侨机工赤子功勋的关注,拟定了为南侨机工修建一座纪念公园的蓝图。2004年,林晓昌捐出350万元积蓄,作为纪念公园的第一期投资,先在畹町国门面朝滇缅公路修建起一座南侨机工纪念碑。林晓昌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更加积极为纪念、传承南侨机工的爱国精神呼号奔走。在2008年的两会上,他积极倡议国家给南洋华侨机工遗孀发放生活补助。提案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从当年8月份就开始在全国落实南洋华侨机工遗孀的数量和补助。
2011年,林晓昌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的提案。提案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高度重视。在中央和云南省的支持下,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7年,作为纪念公园第二期工程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纪念公园的一些配套也开始兴建。在201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林晓昌提案建议在滇缅公路上为死去的无名筑路者修建纪念设施,并启动为滇缅公路申遗。林晓昌说,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中华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