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子救国」的新加坡华侨郑潮炯的祖籍新会,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有84万,覆盖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45万新会籍人中,人才辈出。企业巨头有香港嘉华国际集团创办人、澳门「新赌王」吕志和,演艺界则有四大天王之首的刘德华,还有香港乐坛「校长」谭咏麟等。新会籍华侨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有40多人。
开平赤坎江南第一楼。 作者供图
新会西南的开平也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达75万多,分布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香港约有20万人。在3,200多名南侨机工中,开平籍华侨有28人。在第一批回国的南侨机工「八十先锋」中,就有一位是开平籍的,他的名字叫谢日光,是马来西亚华侨。谢日光1918年生于开平,是家中独子,上有8个姐姐。因家境贫困,他在七八岁时随叔父下南洋,在马来半岛柔佛州士乃谋生。1939年除夕,谢日光参加第一批「八十先锋」机工队回国。抗战胜利后,谢日光复员,从畹町进入缅甸九谷,在缅甸腊戍安身,1975年去世。
开平在香港的历史影响很大,铜锣湾一带有多条以五邑命名的街道,其中的开平道我经常去,因为我在附近住了10多年。非常巧的是,我现在深圳住的小区北门口又是开平道。开平在香港的名人也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国际巨星周润发和粤剧名伶红线女。有一位开平名人可能知道的人较少,他叫沙飞,是我的同行,我们新闻界经历奇特的战地摄影记者。
沙飞因采访“平型关大捷”认识聂荣臻,参加了八路军,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首位专职摄影记者。他用简陋设备冲印照片并举办展览,聂荣臻称赞他的作品“胜过千军万马”。因工作过度劳累,沙飞得了肺结核,经常咳血,住进了石家庄和平医院。给沙飞看病的是日本医生津泽胜。津泽胜医疗技术高超,早就参加了反战联盟,并与妻子秘密加入了八路军。沙飞却怀疑他为日本间谍,并突然把他枪杀。华北军区判处其死刑,被执行枪决,年仅38岁。据说聂荣臻含泪签发了对沙飞执行死刑的判决,还叮嘱有关人员:“他爱吃鱼,行刑前多给他搞点鱼吃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调查认为,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其行为不能自控。于是撤销原判,恢复他名誉。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有许多开平籍华人华侨为祖国作出了贡献,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大多出自开平的赤坎。赤坎古镇位于开平中部潭江河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清朝顺治年間(约17世纪中后期)起,凭借潭江航运优势逐渐发展为粤西商贸重镇。清初由关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分据上下埠,形成竞争发展格局,奠定了古镇雏形。十九世纪末起,大量赤坎人赴美洲、东南亚谋生,将财富回流家乡,兴建骑楼碉楼、学校和图书馆,兴旺一时。那时的赤坎被称为“小广州”,一度成为开平县治所在。
赤坎因碉楼众多被称为“碉楼之乡”。2007年赤坎碉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开平现存的1,800多座碉楼中,赤坎大同里的“性如别墅”和“六也居廬”最为闻名。六也居廬和性如别墅由华侨谭华强自行设计,倾尽数十年家财所建,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0年。性如别墅和六也居廬为双子楼结构,左楼(左为大)名为“性如别墅”,是为了纪念父亲谭性如的养育之恩而建;右楼名为“六也居廬”,是建给妻子黄玉鑾居住的。左右两楼合二为一,被称为“父子楼”。因两楼形貌相似、结构相同、位置相连,又被称为“双子楼”。六也居廬的匾额由谭华强之父谭性如题写。《中庸》天地之道曰: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此谓六也。可见主人对这栋别墅寄予的美好愿望。
六也居廬和性如别墅是一栋碉楼和别墅合璧的新式“碉楼别墅”,在赤坎镇谭江以南的新联村大同里。“大同里”是谭华强修建了六也居廬和性如别墅后给新村取的名,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意。“碉楼别墅”整体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手法,正立面设计为古罗马柱式和弧形拱券的空间阵列,再点缀上丰富的纹形样式和传统灰雕,以及三角形山花尖顶造型,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乡土建筑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她独自矗立在村外的一大片绿色农田中,建筑华美、造型独特,极富诗情画意,故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
「父子楼」凝聚了谭家父子对国、对家深沉的爱。谭氏家族除了留下独具特色的「江南第一楼」外,还培育出众多爱国爱乡的子弟。谭华强之父谭性如出生于开平赤坎小农家庭,清朝末年出洋奋斗谋生,从最下层的学徒做起,不到10年,就在唐人街开了一间「广源盛」杂货铺。谭性如深受孙中山的民主救国思想影响。在美国排华剧烈的清朝晚期,谭性如得知清朝驻纽约领事馆连公车都买不起,有失国体。他把多年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辆汽车,送给中国驻纽约领事馆使用。时任领事清朝进士梁联芳十分感激,亲笔为谭性如画像并题词。
谭华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父谭性如到美国谋生,先在铁路做学徒,后在美国求学,攻读建筑工程。1924年,谭华强回国协助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思想。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动画公司「长城影画」,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35年,谭华强重返美国谋生。此时的美国正陷入经济危机,大量华人失业。谭华强也未幸免,生活跌到了谷底。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谭华强便放弃工作,奔走呼号,发动华侨捐款,支援抗日战争。得知两个女儿参加抗日先锋队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立即写下「谭家女儿真英豪,不系明珠系宝刀」的诗句,赞扬鼓励她们。1943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独处异国他乡的谭华强,因忧家乡沦陷,国家遭难,突发疾病,无钱医治,在对祖国和家人的眷恋中客死美国,终年仅48岁。
在丈夫爱国思想影响下,谭华强妻子黄玉娟支持鼓励儿女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自己也参加了“妇女抗敌同志会”,走村串巷,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眷捐钱捐米,组织侨眷缝制棉衣,做炒米饼送到前线,慰劳前方将士。根据介绍,谭华强夫妇的7个子女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5人加入了共产党。谭家至今六代,共出了共产党员25名,抗日老兵1人,革命军人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