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9月08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一分鐘改變歷史(上)
惠通橋不僅是滇緬公路上的重要通道,更是一個承載了無數故事和秘密的歷史見證者。
更多

2025年09月05日
大公報|郭一鳴:期待香港直航漢中
「建議漢中相關部門與香港旅遊業界磋商,設立香港─漢中旅遊專線,推進漢中走出去、引進來,我相信漢中這個地方對香港人很有吸引力」。香港新聞界採訪團離開漢中的前一天,與陝西省漢中市委宣傳部以及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文旅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官員舉行座談會,我代表採訪團成員談了三天漢中之行從佛坪、洋縣、城固到漢中市區的感受,大膽提出建議。
更多

2025年08月30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抗日功勳」惠通橋(下)
一座橋的背後,是值得銘記的偉大抗戰精神。建成後的惠通橋為新式柔型鋼索大吊橋,大橋倚懸崖修築,呈東北—西南走向,以兩條巨大的鋼纜懸吊而成。吊橋全長205米,跨徑190米,由17根巨型德國鋼纜飛架而成,最大負重7噸。主橋橋身長123米至154米(不同測量方式),寬5.67米,橋墩高30米,橋塔上隸體橫書「惠通橋」三個大字。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為從緬甸搶運外國援助物資支持全國抗戰,當時的國民政府搶修滇緬公路。為讓惠通橋與趕修中的滇緬公路配套,按照承載10噸以上的公路橋標準對惠通橋進行了改建。1939年2月,改建後的惠通橋正式通車。主橋為典型的加勁木桁結構鋼索吊橋,門柱上書有對聯「努力後方運輸,增強抗戰力量」,整體壯麗宏偉,靈固巧便。
更多

2025年08月23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抗日功勳」惠通橋(上)
在滇緬公路上為搶運抗戰物資浴血奮戰的南僑機工,每個人都永遠忘不了橫跨怒江東西的咽喉惠通橋。惠通橋位於保山施甸縣太平鎮與龍陵縣臘勐鎮分界的怒江之上,東去保山直線距離約36公里,西距龍陵縣城東北約74公里。大橋橫跨怒江大峽谷,東岸為太平大山頭,西岸為臘勐松山。大山頭形如刀削,臘勐松山聳入雲天。兩岸山頂海拔2,000米以上,江邊海拔則僅600餘米。高山峽谷之間,山高谷深,山勢險峻,江灘險惡,堪稱「天險」。這座天險上的鋼鐵大橋,是抗戰時期我國西南後方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跨越怒江的唯一通道。它的興衰曾經牽動中國抗戰的大局,它的暢通為中國內地抗戰前線輸送了大量物資,它的斷裂又為阻擋日寇東進中國內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更多

2025年08月19日
「風流寡婦」勁 「風流」
在這暑假,香港歌劇院為觀眾獻上一台精彩輕歌劇「風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這是奧地利劇作家雷哈爾,於1905年創作的三幕輕歌劇。劇情標題德文中的「lustig」 是「風趣」之意,英譯為 「Merry」,其實翻譯更接近 「輕鬆寫意的快樂」,所以「風流」二字也可以形容一個人氣質高雅,行為舉止不拘小節。參與演出的主要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年輕歌劇演員,演出水平令人驚訝不已!
更多

2025年08月16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瓊籍機工多英烈(下)
2020年10月29日,海南省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張修隆在文昌家中離世,享年102歲。那一年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穿越歷史煙雲,那段浴血奮戰、救亡圖存的不屈歲月,依然震撼人心。當年9月2日,記者曾到文昌市抱羅鎮採訪當時海南唯一健在的瓊籍南僑機工張修隆。
更多

2025年08月09日
香港文匯報|良心:瓊籍機工多英烈(上)
2009年12月,為紀念南僑機工回國抗日70周年,海南省博物館曾聯合國家檔案館、新加坡檔案館和雲南省檔案館,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南僑機工回國抗戰史料圖片展,展出了800多名海南籍南僑機工的愛國事跡。海南籍南僑機工後代陳勇、陳達婭合著的《再會吧,南洋》一書,比較詳細地記錄了瓊籍南僑機工的英勇與犧牲。
更多

2025年08月08日
大公報|郭一鳴:新一代援疆留疆的年輕人
「我是二○一七年九月前從內蒙古透過內招來到新疆」,阿克陶縣委宣傳部幹部小寶告訴我。小寶是蒙古族,在內蒙古包頭市出生長大,中學畢業後考上位於吉林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難怪說一口標準普通話。小寶畢業後回到包頭的母校任教,剛好碰上新疆到當地招聘教師,「我想去新疆看看,所以就報了名,結果被錄用,簽了三年合約」。包頭距離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三千多公里,小寶到克州阿克陶縣一所中學教高中的中文。「我原來只想在這裏做完三年就回內蒙古,但機緣巧合被調到縣團委,後來又調到縣委宣傳部,現在已經結婚,算是在新疆落戶了」,小寶的老公是和她同一批從內蒙古來疆的夥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