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會務資訊
會員新訊
霍啟智先生任新聞聯名譽會長
2024年08月27日
霍啟智先生任新聞聯名譽會長
8月27日,陝西省政協委員、香港霍英東基金會董事霍啟智先生應邀擔任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名譽會長。霍啟智先生秉承家族濃厚的愛國愛港精神,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貢獻力量。
更多
香港文匯報:毛尖談金庸武俠 以清風明月饋贈世界正氣
2024年08月26日
香港文匯報:毛尖談金庸武俠 以清風明月饋贈世界正氣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這段話出自《倚天屠龍記》,在著名影評人毛尖看來,這不僅是金庸的風格,也是武俠的意義。早前,毛尖在香港書展以「明月照大江:金庸的江湖」為題演講,並接受了記者的訪問。她說:「金庸的小說,因此也是清風是明月,安撫了華語世界狼奔豕突的百姓,在他們可能揭竿自毀的時候,金庸用十五部小說的真氣,綿延不絕向他們饋贈了世界正氣。」
更多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潞江壩上雙虹橋(上)
2024年08月24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潞江壩上雙虹橋(上)
永騰驛道第三條古道是從永昌(今保山)過怒江雙虹橋,攀上高黎貢山百花嶺,再上到南齋公房,然後下山經江苴壩去騰沖。這是翻越高黎貢山古道的中線,也叫南齋公房古道,以海拔3,170米的高黎貢山南齋公房為最高控制點而得名。據說這條古道最早開闢於漢晉時期,是永昌郡向西經略今天騰沖、德宏之地的重要驛道之一。驛道經過多個歷史時期的擴建和改造,尤其是在唐代中期南詔王閣羅鳳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修鋪設。橫亘在怒江河谷上的雙虹橋,為「南齋公房古道」跨越怒江的主要通道,也是保山境內古道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橋樑。雙虹橋是怒江天塹的一把鎖鑰,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渡過怒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雙虹橋沒有修通之前,人們一般是走「北線」,即從怒江勐古渡口過江,翻越高黎貢山,經北齋公房埡口進入界頭到達騰沖。
更多
大公報 | 郭一鳴:關於德國的兩則新聞
2024年08月23日
大公報 | 郭一鳴:關於德國的兩則新聞
最近柏林當局對華的態度有些飄忽,不太像德國人做事有板有眼的風格。幾天前一名德國海軍少將對媒體表示,兩艘德國軍艦打算穿越台灣海峽,正在等待柏林的命令,目前尚未做出決定。打出所謂「自由航行」的幌子。兩艘艦艇分別是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Baden-Wuerttemberg)和補給艦「法蘭克福號」(Frankfurt am Main),報道指,兩艘艦艇先停靠東京,隨後還將在韓國與菲律賓停留,並與美國等八國軍隊進行聯合演習。
更多
用音樂傳遞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推薦《長江之歌主題隨想曲》
2024年08月19日
用音樂傳遞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推薦《長江之歌主題隨想曲》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在此推薦,為中華兒女為海內外華人華僑,曾精心演出的《長江之歌主題隨想曲》器樂合奏的曲目。由原有的雙鋼琴版升級為雙鋼琴、小提琴和長笛版,這一創新版由香港作曲家歐兆明先生創作,演奏者雙鋼琴是秦蓉、許寧,長笛楊磊,小提琴程立,這6位居港的音樂家都是中央音樂學院香港校友會的校友,他們的組合無與倫比,各自在專業領域上發揮了高水平的演出技巧,節目又得到柏斯音樂集團主席吳雅玲女士的大力支持,選用了柏斯音樂集團在湖北宜昌鋼琴生產基地自主研發的民族品牌Yangti River《長江鋼琴》演奏,這個創新組合——「長江之夢」,用音樂這個人類通用的語言向全球展示出中國山河的壯麗秀美和偉大祖國的欣欣向榮。
更多
香港文匯​報 | 良心:徐霞客邊關望月
2024年08月17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徐霞客邊關望月
在高黎貢山百花嶺和南北齋公房周圍的古道行走,沿線都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道路遺蹟、古渡橋樑、郵驛站點、關隘哨卡、戰場遺址、宗教廟堂和相關的碑刻題記等歷史遺蹟。因為歷史上這一地區是南方絲綢之路永昌道的重要路線和出境的險要關隘。
更多
大公報 | 郭一鳴:讀懂中國
2024年08月16日
大公報 | 郭一鳴:讀懂中國
前幾天老友L兄請我到他的寫字樓喝茶,茶是老茶,話題是新的。L兄打理的文化機構近年舉辦各種國情教育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最近正在策劃一個叫做「讀懂中國」的活動,他說香港的青少年不了解國情,不少成年人也不了解國情,很多外國投資者不懂中國,所以打算透過舉辦這項活動,讓更多香港各界人士有機會「讀懂中國」,鼓勵外資積極把握中國市場投資機遇。我沒有詳細問這項活動的具體內容,但「讀懂中國」這四個字,聽起來很有意思。
更多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下)
2024年08月10日
香港文匯​報 | 良心:高黎貢山古驛道(下)
百花嶺上仍有許多古驛道和馬站等遺址,其中不少就分布在高黎貢山保護區保護站周邊。在百花嶺保護站至高黎貢山東坡二台坡一帶山樑上,就有一段保存較完好的古道石板路,據說為保山穿越高黎貢山下騰沖的古道中線路徑之一。據了解,此古道最早形成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期作為南詔大理國官營驛道擴修為石板路。元代驛道改走南線後,長期作為民間商道使用,直到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才被廢棄。現存古道總長約6公里,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米左右,除少數地方稍有坍塌外,多數路面保存完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