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的侄子陳共存非常重視並支持華僑大學教授林少川等學者對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的研究。他讀了林少川寫的《記滇緬公路的南僑機工蔡漢良》後,專門約見林少川,當面鼓勵並表示資助林少川在全國範圍進行南僑機工專題調查研究。林少川被南僑機工事跡深深感動,又為陳共存對南僑機工的真情感召,就下定決心要將南僑機工歷史作為課題來研究,記錄歷史,正本清源。1987年9月,在陳共存的資助,以及泉州華僑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林少川揹著簡易的行裝,帶著錄音、照相器材,持著陳共存致全國各地僑聯的親筆介紹信,隻身沿著滇緬公路考察,追尋南僑機工的史跡。
林少川采访老机工。 作者供图
林少川深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海南,8省64个市县,进行了采访和调查。这段寻踪之旅走了两年。彼时交通不便,林少川辗转火车、汽车,一路采访记录、拍照留资。他清晰记得,第一年春节回到家时,刚牙牙学语的女儿抱着他的脖子喊了100多声“爸爸”。辗转多省,林少川对当时内地幸存的一百多位南侨机工及部分遗属作了详细的专题采访。南侨机工的每段故事都让林少川刻骨铭心:福建永春机工刘瑞齐忍痛离开新婚妻子,回来共赴国难;马来亚华侨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抗日,被誉为“当代花木兰”;海南机工王云峰与妻子李雪莲死里逃生、破镜重圆……林少川说起两年多的采访,常常会忍不住落泪:“几乎每个人回国参战,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
林少川也请老机工蔡汉良介绍福建各地幸存的南侨机工来口述历史。先后有20多人次来到泉州华侨大学,找林少川述说南侨机工的历史,有的由蔡汉良亲自带来,有的由蔡汉良捎口信介绍来。那段时间,华侨大学成了“南侨机工的家”。林少川为每人平均录下4小时录音,如今这些录音带都还在。这些讲述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团体,南侨机工用生命打通了“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采访调查,林少川挖掘搜集、抢救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口述录音、历史证件、现状实录及档案史料等,其中有诸如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日记手稿、南侨机工纪念章、侨务委员会奖状、军事委员会证明书、南侨慰劳团锦旗等。还有华侨先锋大队别具一格的老式结婚证书及殉难机工的碑铭墓刻。这些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史料,是南洋华侨参加抗战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因深沉历史而模糊不清的南侨机工形象,终于逐渐清晰起来!1994年,林少川整理编撰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正式出版,30万字,图文并茂。尘封多年的南侨机工英勇悲壮史诗,第一次全面展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面前,带给人们巨大震撼。陈共存亲自为《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作序,还特别致信华侨大学,赞誉林少川:“如此全面系统地收集健在的及已逝的南侨机工无名英雄的专题史料,华侨大学林少川先生是五十年来第一人。”
1995年,中央电视台将林少川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改编为《南侨机工》5集电视纪录片,并请林少川陪同中央电视台记者重走滇缅公路采访拍摄。这是全国最早的一部南侨机工专题纪录片,于当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荧幕,并荣获中央电视台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特别奖。辛勤耕耘,春华秋实。林少川多年对南侨机工的专注研究,逐渐引起海内外的关注。他编著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和由此改编的《南侨机工》电视纪录片,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反响,南侨机工的历史由“冷门”变成“热门”。一群曾被遗忘的卫国者,一段惊天动地为国牺牲的历史,逐渐被社会所认知、敬仰!
后来林少川工作岗位变换,先后调到《泉州晚报·海外版》任主编和泉州学研究所任所长,但他强烈关注南侨机工的情结始终不变。2015年,他将《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进行修订,以《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为书名,由新华社的新华出版社再版,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通过48位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史实。
2019年,在南侨机工回国参战80周年之际,林少川与媒体记者再次重走滇缅公路,续写南侨机工新篇,拍摄了三集纪录片《南侨机工:一个不该忘却的名字》。2022年,林少川又与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林晓昌会长担任总策划的团队合作,主编了大型历史文献“南侨机工文史丛书”《赤子功勋民族忠魂》(第一卷《南侨机工纪实录》与第二卷《南侨机工图文录》),向抗战胜利75周年献礼。
厦门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曾为“南侨机工文史丛书”《赤子功勋民族忠魂》写序。她接受采访时说:“每当提起南侨机工的回忆,总是让我热泪盈眶,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海外华侨表现出决不当亡国奴、共赴国难的情怀何其壮烈,那是中国人挺起了脊梁,扬起了阳刚之气的社会风貌。”《人民日报》就丛书出版发行报道称:“南侨机工,这个海外华侨参与抗日战争的代表性群体,再次引发侨界关注。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随着新书的出版,又一次从历史深处走进公共视野。”
通过各方几十年来的努力,曾被历史遗忘很长时间的南侨机工,最终还是被清晰地还原出他们伟岸的模样。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至少已有九座纪念南侨机工的纪念碑。仅在中国就有五座,其中云南四座(两座专门的南侨机工纪念碑,两座与南侨机工有关的纪念碑)、海南一座(是所有有关南侨机工纪念碑中最为宏伟壮观的一座);南洋有四座,其中马来西亚三座、新加坡一座。
生命凋零,但历史并未远去。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南侨机工。林少川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首次在华侨大学采访蔡汉良的场景。如今蔡汉良老人早已作古,但他的南侨机工历史流传下来了。历史在传递。从采访南侨机工到被采访,从记录历史到参与把南侨机工故事制作成动画、影视剧,林少川忙碌了半辈子,无怨无悔。
相关链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3/08/AP67cb5144e4b0e859ae3869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