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为缓和各方压力,被迫又临阵换将,任命威廉·腾纳尔将军为第四任驼峰空运指挥官,并给腾纳尔下达了「减少事故率,增加运输量」的命令。腾纳尔之前主要在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运输机调度,他参与过北非战场的物资运输行动,积累了大规模空运组织经验。临危受命的腾纳尔在1944年8月抵达印度贾布瓦空军基地。贾布瓦空军基地位于阿萨姆邦的迪布鲁格尔地区,靠近中印边境,距离缅甸约80公里。基地始建于1939年,是二战期间中缅印驼峰航线的中转站。腾纳尔就在此指挥驼峰空运。现在的贾布瓦基地已是印度空军在东北部的最大战斗基地,为印度北方边境东段针对中国的基地之一。

驼峰航线美军指挥官腾纳尔 作者供图
腾纳尔毕业于西点军校,是飞虎队首领陈纳德的学生,他和陈纳德将军一样酷爱飞机,是飞行天才、飞机大王。为了熟悉驼峰航线飞行的全部感受和一切飞行技巧,腾纳尔刚到任,就亲自驾驶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C-46运输机,带着他的随行飞行员和军事助手,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实现了飞越驼峰的探险。此后腾纳尔马不停蹄地展开了驼峰空运情况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全面考察。通过飞行体验和一系列考察调研后,腾纳尔充分认识到,在地形和气候都异常艰险的驼峰航线安全飞行,飞行员的素质和技能最为重要,同时至关重要的是飞机的机型和性能。
「驼峰航线」被后世史家惯称为「二战」飞机坟场。当年的运输机装配落后,机上没有现代加压机舱和抗风能力。一旦天气不好,飞行员必须在云雾中穿行,撞山概率直线上升。更糟糕的是,很多飞行员发现自己常在云层中「盲飞」,仪表失灵,无线电断线,全靠感觉摸索方向,稍微偏一点就可能撞上山体。导航设备的不足、无线电信标的缺失以及受训人员的严重短缺,都为航线的顺畅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且驼峰航线途经地处偏远,飞行所需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尤为紧张,导致飞机维护和发动机修理经常面临延误,飞行人员甚至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从飞机残骸中搜集零件以维修编队中其余的飞机。
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DC-2、DC-3和C-47、C-53(经改装的的C-47)运输机完成。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1942年底开始使用的C-87和C-109燃油专用运输机,提高了运输吨位,它们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能够直接飞越海拔15,000至16,000英尺的山峰,可减少穿行危险的山隘。但这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从1943年4月起,C-46开始在驼峰航线执行飞行任务,并且成为驼峰航线的主力机种。C-46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更快更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C-47及C-87高。C-46在1943年到1945年间一直担负着驼峰航线从印度向中国运输大量战略物资的重任。然而C-46也有很多严重缺陷,最危险的是它的油管容易断裂,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从印度到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坠毁了很多架C-46。
腾纳尔在选择好飞机机型和培训好优秀飞行员的基础上,严格飞行安全管理,并展开技术革新等多方面改革。他首先重组了后勤和维修体系,统一改装不同型号飞机,采用流水线维修法(PLM)缩短飞机检修时间,并加强飞行员培训,确保飞行员适应性训练与机型匹配。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安全飞行指示。同时腾纳尔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征调相关空军技术人员,从国民警卫队、预备役及民间招募飞行员,并设立长滩基地,统一飞行员适应性训练。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腾纳尔又通过优化航线规划、增加基地数量、引入夜间运输等措施提高运输量。
他于1944年底引入C-54运输机,开辟第二条进入中国的航线。C-54运输机(绰号「空中霸王」)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四发动机活塞式远程军用运输机,于1942年2月首飞,3月26日完成首次交付使用。该机型基于DC-4A客机改进,共生产1,242架,是二战期间美军主要远程运输工具,服役一直至1974年。C-54最高速度每小时441公里;最大航程6,276公里;最大起飞重量约33吨,可容纳50名士兵或48名乘客。
C-54是二战期间美军主要远程运输机,1947年曾参与「鲶鱼行动」帮助中共人员撤离南京。1947年2月底,国民党政府限期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办事处人员撤离。经中共代表与美方紧急磋商后,美方同意提供交通工具协助中共人员撤离南京,行动由驻华美军顾问团航空分队执行,代号「鲶鱼行动」。美方先用美军卡车将中共人员及家属安全送达南京大校场机场,然后让他们转乘两架美军运输机(C-47和C-54)飞往延安,其中C-54专用于运送中共代表处负责人。共有74位中共代表处工作人员及家属安全撤离。
通过腾纳尔的一系列努力,驼峰空运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事故率。腾纳尔上任一年后,月运输量提高到72,000吨,比1943年底的运输量提高了6倍。及至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个月,每天有600架运输机飞越驼峰,降落在中国机场,平均每一分半锺一架。事故纪录则降低到半数以下,若以事故率最低的月份为计,损失的飞机仅仅是以前最高月份的十五分之一。1945年8月1日,腾纳尔指挥驼峰空运创历史最高纪录:单日2,236次飞越驼峰,零事故,运输物资500吨。
西方记者的报道高度赞扬腾纳尔,称腾纳尔「将驼峰空运从死亡陷阱转变为高效生命线」,腾纳尔因此被誉为「美国空运之父」,其管理经验至今仍被视为航空物流的经典。腾纳尔于1948年又因指挥柏林空运而闻名。1948年斯大林封锁西柏林期间,他主导盟军空运行动,15个月内出动飞机27.7万架次,运送210万吨物资,而事故损失飞机仅7架,创下空运效率纪录。朝鲜战争期间,腾纳尔曾参与长津湖战役,担任美军作战货物运输司令部司令。
相关链接: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941030291960012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