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会务资讯
香港文汇报|良心:滇缅抗战边关畹町(中)

抗日纪念公园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是全国首个以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为主题的纪念公园。建设这个公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响应祖国召唤,从南洋回到祖国,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纪念公园于2015年12月建成,位于畹町崩龙山麓的花桥路,在320国道路北,距畹町镇区1公里,北面紧挨畹町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40多亩。公园内的主体建筑有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和纪念馆。

●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 作者供图

从畹町国家森林公园停车场走进纪念公园大门,拾级而上,踏上寓意抗战胜利60周年的60级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巍然矗立在四方平台之上高大塑像,俯瞰着滇缅公路。这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雕像,塑像由海外陈嘉庚后裔所立。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团回国慰劳抗敌军民期间曾两次视察滇缅公路,来到畹町,与畹町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雕像基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雕像前的斜坡,用汉白玉雕刻的花环下方,配置7级台阶,寓意「七七事变」。

陈嘉庚雕像后是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纪念南侨机工的爱国贡献而建立的,于2005年12月20日落成。碑体总高16米,高悬云空,直指高天,俯瞰滇缅公路和对面的邻邦缅甸,气势雄伟。上端以四条金色横带象征着抗战时期国内的四万万同胞,而南侨机工荣誉证章则镶嵌其间,凸显了海外侨胞与国内同胞同心抗战的历史。纪念碑建筑、雕刻所有材料,全部采用享誉世界的福建花岗岩石。红色雄伟的纪念碑体直冲云霄,象征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纪念碑黑色底座宽6米、高3米,共3层,寓意「九三抗战」胜利。

纪念碑后的浮雕长廊记述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历史,中间是六个组篇的浮雕图案,分为召唤篇、送别篇、筑路篇、铁流篇、蹈火篇和胜利篇。其中「召唤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人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祖国的情景。而左侧是南侨机工的英名录;右侧为纪念碑碑记。浮雕下方的《百雀图》,寓意德宏是美丽的孔雀之乡。九龙壁雕图寓意着海外华侨与中国人一样是龙的子孙。浮雕长廊正面有6根柱子,代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碑题写碑名「华之魂 侨之光」几个大字的,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的守碑人叫叶晓东。他就是被日军在芒市活埋的南侨机工陈团圆的儿子。陈团圆被日军活埋后,妻子朗玉宝带着襁褓中的儿子逃难到缅甸,靠摆摊卖小吃维持生计。1950年朗玉宝带着儿子回到祖国,定居畹町。后来朗玉宝与定居畹町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叶森结了婚。儿子叶晓东成年后得知父亲陈团圆的英雄事迹,到处寻访父亲足迹,但却始终没有寻得父亲的一张相片。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落成后,叶晓东主动要求担任守碑人。他每天清晨都清扫擦拭纪念碑、英名录、照片墙。他怀着对父辈的无比思念和敬仰,始终赓续父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守碑至今。

顺着路道往前走,进入一条长亭。长亭虽短却似滇缅公路蜿蜒,路左边以墙为主,墙上黑底黄字,密密麻麻刻有当年回国抗日的南侨机工名单以及1938年前后南洋各地组织回国服务团体名册,分九批详细记载了已知的每一位回国抗日爱国英雄的名字。在英雄墙上,我们只找到了700位有照片和名字的机工。长亭过后继续往前走,就进入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纪念馆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的二期工程,于2014年9月3日奠基,2015年8月27日建成,2017年开馆。整个纪念馆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378.4平方米,展陈面积2,967.46平方米。纪念馆坐落在纪念碑的东侧,清水混凝土构筑的墙体上有一排黑色的大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外形设计为一座意断形连之桥,断桥被处理成三角形,代表3,000余名南侨机工历时3年的回国抗战艰险悲壮之路,同时像英文V字,寓意胜利。纪念馆从入口到出口共50级台阶,象征滇缅公路上抢运的50多万吨抗日物资。纪念馆东侧为20米的架空,与抗战名桥畹町桥桥面的长度等同。建筑高度20米用于纪念用血肉之躯开凿建筑滇缅公路的20多万滇西各族民众。纪念馆以文字、图片、实物、影音等方式,真实再现了当年南洋华侨机工英雄群体英勇艰险悲壮的抗战实况,生动讲述了3,200名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的一些生平事迹和动人故事。

进入序厅,伴着聂耳之作《告别南洋》这低缓的音乐,一幅云南大学著名油画大师赵力中教授的大型油画将参观者的思绪带到了1939年的新加坡码头。展示内容共有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祖国召唤,告别南洋」。记录了1931年「9·18」事件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后在南洋华侨界引发的强烈反响。第二部分为「革命母亲,赤子忠心」。记载了南洋华侨革命思想演变,正如孙中山所说「华侨,是革命之母」。第三部分为「血线抢运,壮志凌云」。真实记录了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的南侨总会积极声援祖国抗战。特别是为支援滇缅公路抢运抗战物资,先后捐赠汽车500辆、救护车1,000辆。同时组织逾3,000名机工赴国难,满腔热血报祖国。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共抢运军需物资50多万吨,1,600余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第五部分回顾了南侨机工车队在千钧一发的危局中挽救抗战大局的辉煌历史:1942年5月4日,怒江以西沦陷。危急时刻,以南侨机工为主驾驶的550辆卡车,星夜兼程,将中国远征军第36师两个团抢运到惠通桥东岸阵地,及时将日军堵在了怒江西岸。

第八部分为「历史功勋,千秋铭记」。用纪念馆后记形式,告知世人: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是全体爱国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丰碑;是海峡两岸和世界华人华侨同一血脉的历史见证。告诫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儿女要谨记历史,勿忘国忧国耻。这正是修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的初衷。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的爱国心在跳动:南侨机工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继承和弘扬下去!

相关链接:【良心茶游记】滇缅抗战边关畹町(中) - 副刊 - 香港文汇网 

香港文汇报|良心:滇缅抗战边关畹町(中)